德國科學家12月28日稱, 他們發現了與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的致病機理, 並找到了預防這種致命性輸血併發症的方法。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醫學》雜誌網路版上。
與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是一種可引發急性肺水腫的嚴重輸血併發症, 大約毎5000例輸血會發生1例, 致死率為6%到9%, 且與性別、年齡、種族、疾病或藥物等均無對應關係。 輸血後產生急性肺損傷的風險比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的風險還要高若干倍。
在此次的研究中,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德國紅十字會西部輸血服務部的科學家首次確認了人體白血球上一種未知的血型蛋白。
科學家表示, 在給病人輸血時, 如果供血者血液中含有HNS-3a特異性抗體, 這種抗體通常會與受血者的這種血型蛋白結合, 引起白血球聚集粘連, 阻塞肺部的微血管, 進而導致急性肺損傷。 但這種抗體對攜帶者本身無害, 只有在通過輸血轉移至他人體內時才可能有危險。
研究的主導者之一、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安德莉亞斯·格賴納赫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