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命性輸血併發症致病機理

德國科學家12月28日稱, 他們發現了與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的致病機理, 並找到了預防這種致命性輸血併發症的方法。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醫學》雜誌網路版上。

與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是一種可引發急性肺水腫的嚴重輸血併發症, 大約毎5000例輸血會發生1例, 致死率為6%到9%, 且與性別、年齡、種族、疾病或藥物等均無對應關係。 輸血後產生急性肺損傷的風險比因輸血感染愛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的風險還要高若干倍。

在此次的研究中,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和德國紅十字會西部輸血服務部的科學家首次確認了人體白血球上一種未知的血型蛋白。

為了弄清這一血型蛋白的結構, 科學家耗費3年的時間, 使用了大量的白血球, 以危險抗體來捕捉可能的目標分子結構, 最後從少量的蛋白質中確定了具體的氨基酸, 並通過人類基因組計畫的資料, 找到了相應的基因, 從而揭開了引發這種致命性輸血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科學家表示, 在給病人輸血時, 如果供血者血液中含有HNS-3a特異性抗體, 這種抗體通常會與受血者的這種血型蛋白結合, 引起白血球聚集粘連, 阻塞肺部的微血管, 進而導致急性肺損傷。 但這種抗體對攜帶者本身無害, 只有在通過輸血轉移至他人體內時才可能有危險。

研究的主導者之一、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安德莉亞斯·格賴納赫教授表示,

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基因工程大量生產此種血型蛋白, 並利用基於這種血型蛋白的驗血法排查出哪些供血者的血液中含有HNS-3a特異性抗體, 從而預防因輸血造成的急性肺損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