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腦癱常見哪些原因?中醫按摩7手法巧治療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 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 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 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的好壞, 也是治病成敗的關鍵。

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1、分娩期的因素

⑴難產:可致嬰兒頭部受傷、顱內血腫等;⑵小兒腦癱的原因之早產:早產兒體重小、發育不完善, 較易發生缺氧和顱內損傷;⑶新生兒窒息。 小兒腦癱的原因如出生時無呼吸, 濫用激素催產等均可是嬰兒缺氧而致腦損傷。

2、出生後病因

腦部感染如腦膜炎、腦炎等,

頭部外傷或顱腦內出血, 感染引起的高燒或嚴重腹瀉引起重度脫水。 這些小兒腦癱的原因是比較常見的。

3、妊娠期因素

在妊娠過程中, 如何導致胎兒缺血、缺氧的因素, 均可導致胎兒大腦受損, 這也屬於引起小兒腦癱的原因之一。

小兒腦癱的分類

因為腦癱的發病機制各不相同, 臨床上常表現為不同腦區受累的特徵。 根據相應的臨床特點, 腦癱可分為多種類型。

1、手足徐動型:主要病變部位集中在錐體外系, 常常表現為四肢、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 緊張、興奮時加重, 安靜時減輕, 入睡後多動消失。 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 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 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

搖動, 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動增多, 表情怪異。 協同運動能力極差。 由於顏面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 單純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常肌張力減低, 腱反射不亢進, 亦無病理反射。 但本型常與痙攣型共同存在。

2、痙攣型:腦癱患兒大多數屬於這種類型的。 也是最為常見的臨床類型。 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折刀樣”增高, 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 下肢內收肌群尤為顯著。 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 膝部屈曲不易伸直, 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 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 兩腿交又呈剪刀狀。 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 足尖著地。 上肢表現為肘、腕關節屈曲。 受累肢體呈典型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

腱反射亢進, 病理反射陽性。 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 痙攣型腦性癱瘓又可分為四肢癱、偏癱、三肢癱及單癱等。 其中以四肢癱或偏癱較為多見, 其他類型少見。

3、共濟失調型:這種類型較少見, 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征, 常見眼球震顫, 辨距不良, 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 肌張力偏低, 腱反射不亢進。

4、腦性癱瘓患兒常由於較廣泛的腦損傷引起, 故合併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者較為常記。 例如, 25~80%的患兒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兒合併癲病, 並有少數病例合併語言障礙或感知覺及行為異常等。

中醫按摩如何治療小兒腦癱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 形氣未充, 生機蓬勃, 生長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和免疫力低下, 容易發病, 傳變較快, 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

手法宜輕快柔和, 平穩著實。 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1、推法術者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著力于患者體表一定部位或經絡上, 做前後、上下、左右直線推動。 小兒常用拇指平推法。

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魚際定位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轉動作。

3、拿法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 提拿肌肉或穴位。 小兒常用指拿法。

4、摩法手掌附在體表一定部位做環形或往返而有節奏的輕柔摩動, 使局部產生溫熱舒適感, 有止痛作用。

5、擊法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擊, 須用輕柔的指勁或腕動。

6、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著於一定部位, 往返連續滾動, 適用于肌肉豐厚處。

7、撥法以指端側面置於肌肉或肌腱的一側, 做橫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動或撥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