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病可引起高血壓

頸椎病可引起高血壓

由於頸椎病而造成的高血壓稱為“頸源性高血壓”。

頸動脈竇位於頸6橫突前方、中下段頸椎, 頸4~6橫突錯位時, 橫突前方肌肉緊張或橫突骨性移位, 或鉤椎關節錯位引起斜角肌及筋膜緊張, 均可牽張刺激頸動脈竇而致血壓波動, 常見血壓突然升高, 有時也可低於正常值。

病人多半有頭昏或眩暈、頸部僵硬感, 肩背部沉重不適。 若頸椎多關節錯位, 則可伴胸悶、氣短或心律不齊。

頸上交感神經節附著於頸2~3橫突或頸2~4橫突的前方。 頸椎錯位使橫突移位, 或頸椎錯位損傷引起無菌性炎症,

均能導致交感神經節後纖維興奮, 而發生腦血管痙攣。

若此種刺激持續存在, 會繼發性影響腦血管舒縮中樞功能, 而發展成為全身小動脈痙攣, 使血壓持續升高。

多數病人常有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 或全身乏力、倦怠、心悸、胸悶、耳鳴、眼花及性情急躁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