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 “日光浴”成為“時尚一族”追逐的新風尚。 但可惜, 雖然夠新潮, 卻並非人人適用。 有些人曬過太陽後, 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紅腫、水皰等光過敏症狀, 甚至患上了嚴重的日光性皮炎。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並不僅僅是因為患者“見不得陽光”, 更多的還是外因所致, 比如飲食、藥物等。
對光比較敏感的藥物包括:格列本脲等降糖藥, 氫氯噻嗪等利尿藥, 降壓藥, 布洛芬等非甾體類消炎藥, 四環素、磺胺類、沙星類抗生素等。
至於為何會出現光過敏反應, 主要是因為紫外線對藥品結構產生破壞性改變而形成抗原,
藥物引起的光過敏反應一般在用藥1—3天后發作。 通常, 服用的劑量越大, 在陽光下暴曬的時間越長, 過敏反應越嚴重。 而且即使停藥, 恢復期也很長。 除了暴曬部位外, 其他部位也可能發生。
光過敏反應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一部分患者在短暫接觸光線後就可能出現水皰, 有時甚至在多雲天氣條件下, 這些藥物也會使一些患者的皮膚產生過敏反應。 而且, 與普通人相比, 光過敏反應更容易出現在皮膚嬌嫩者的身上。 因此, 在服用易致光過敏反應的藥後, 一定要對皮膚施以保護。
服藥期間應避免日曬及做脈衝光、鐳射美容,
值得提醒的是, 即使塗上SPF值很高的防曬霜, 也無法避免過敏。 這是因為, 可見光會啟動皮膚裡殘留的光敏劑, 引發嚴重的光過敏反應, 而防曬霜對它沒有過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