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佝僂病的中醫分證論治

中醫認為佝僂病的治療重在調補脾腎, 多用補益之法, 先天不足者補腎為先, 後天失調者補脾為先, 脾腎俱虛, 病程遷延者, 脾腎兼顧, 同時注意益腎填精壯骨。 通過辨證論治, 將佝僂病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採用不同中藥治療, 可取得較好療效。

肺脾氣虛證

表現:形體虛胖, 肌肉鬆軟, 面色少華, 納呆, 大便不調, 多汗, 睡眠不寧, 囟門開大, 頭髮稀疏易落, 可見枕禿, 易反復感冒, 舌淡、苔薄白, 指紋淡, 脈細軟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 補肺固表。

方藥:人參五味子東加味。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五味子、麥冬、天門冬、黃芪、炙甘草等。

加減:汗多者加煆龍骨、煆牡蠣固澀止汗, 夜驚、睡眠不寧、煩躁者加炒酸棗仁、夜交藤, 大便不實者加蒼術、山藥、白扁豆。

脾虛肝旺證

表現:煩躁夜啼, 驚惕不安, 面色少華或面色萎黃, 頭部多汗, 發稀枕禿, 囟門遲閉, 出牙延遲, 納呆食少, 坐立行走無力, 夜啼不甯, 易驚多惕, 甚則抽搐, 舌淡、苔薄, 指紋淡青, 脈細弦。

治法:健脾柔肝, 平肝息風。

方藥:益脾鎮驚散加減。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朱砂、鉤藤、煆龍骨、煆牡蠣、炙甘草、燈心草。

加減:多汗者加五味子、癟桃幹, 睡中驚惕者加遠志、珍珠母、僵蠶, 抽搐者加全蠍、蜈蚣, 夜啼不寧者加蟬蛻、竹葉。

腎精虧損證

表現:面白虛煩, 形瘦神疲, 納呆乏力, 多汗肢軟, 筋骨萎軟, 立遲、行遲、齒遲, 頭顱方大, 肋骨串珠, 手鐲腳鐲,

雞胸龜背, 下肢畸變, 舌淡、苔少, 指紋淡紫, 脈細無力。 該期已有明顯骨骼畸形後遺症。

治法:補腎填精, 佐以健脾。

方藥:補腎地黃丸加減。

組成:紫河車、熟地黃、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山茱萸、枸杞子、山藥、酸棗仁、遠志。

加減:多汗者加黃芪、煆龍骨、煆牡蠣, 乏力肢軟者加黃芪、黨參, 納呆者加砂仁、陳皮、佛手, 面白者加當歸、白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