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中耳的炎症, 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結構, 通常是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好發於8歲以下的兒童。 可分為非化膿性及化膿性兩大類。
病因病機
中醫稱中耳炎為“耳膿”、“耳疳”, 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西醫認為中耳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 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 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 纖毛運動發生障礙, 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 引起中耳炎。 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導致中耳炎的常見原因有:1、擤鼻涕方法不正確;2、游泳時嗆水,
中耳炎分類
中耳炎可分為慢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骨瘍型中耳炎、膽脂瘤型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粘連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
中耳炎檢查
1、鼓膜:表現為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 錘骨柄向後、上移位, 捶骨短突明顯外突、前後皺襞夾角變小。 透過鼓膜有時可見到氣泡, 咽鼓管吹張後氣泡可增多。 鼓氣耳鏡檢查鼓膜活動受限。
2、拔瓶塞聲:分別緊壓耳屏後速放, 雙耳分別試驗, 患者自覺患耳有類似拔瓶塞時的聲響。
3、聽力檢查:音叉試驗及純音樂聽閥測試結果顯示傳導性聾。 聽力障礙顯著者, 應行聽性腦幹反應和耳聲發射檢查, 以確定是否對內耳產生影響。
4、CT掃描可見中耳系統氣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或併發鼓室硬化症。
中耳炎治療
1、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2、藥物治療。 3、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 在幹耳後2個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4、引流通暢者, 以局部用藥為主。 引流不暢或疑有併發症者, 應及早施行根治術。 5、中醫及中藥偏方治療。 6、內窺鏡治療:主要應用於單純鼓膜修補。
中耳炎預防
1、不要給寶寶挖耳朵, 尤其是使用尖銳物體, 避免細菌侵入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