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體功能不全子宮內膜病理變化

黃體功能不全以其發育時相、孕激素分泌狀態和子宮內膜反應性, 可分為以下幾種組織學類型:

1.不規則分泌型子宮內膜 黃體功能不全時, 子宮內膜不規則分泌化檢出率為21%。 臨床表現為黃體期縮短和月經頻發。 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 血管周圍的內膜分泌化正常, 而遠離血管的內膜分泌化不完全。 子宮內膜腺體發育不良、腺腔不規則、腺體分泌少, 細胞核呈長橢圓形, 間質無蛻膜反應。

2.不規則脫落型子宮內膜 黃體功能不全時, 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檢出率11%。 臨床表現為月經前期淋漓出血、經期延長、淋漓不止。

子宮內膜檢查呈現退化分泌相內膜和新增生內膜混合片狀存在的組織學圖像。 分泌化內膜腺體呈梅花狀或星狀, 腺上皮細胞胞漿豐富、透明、核固縮, 間質緻密, 螺旋小動脈退化。 子宮內膜呈不規則片狀出血現象。

3.期外子宮內膜 正常月經週期中, 孕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分泌化反應有一定的潛伏期, 即從子宮內膜接受孕激素刺激到出現相應的組織學變化需要2天左右時間, 即預期組織時相與子宮內膜實際組織時相並非同時出現, 其時間相差2天左右。 如激素測定和子宮內膜組織時相一致, 即預期組織相和實際組織相一致的子宮內膜為期內子宮內膜對生育功能正常婦女子宮內膜動態觀察發現, 正常排卵月經週期中期外子宮內膜檢出率達31. 4%,

而連續出現期外子宮內膜的概率為6%, 這提示正常生育婦女也存在一定比率的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

另有報導稱, 不孕婦女黃體功能不全發生率並不高於健康婦女。 據此, 僅依靠一次子宮內膜組織學檢查診斷黃體功能不全準確率較低, 而通過檢測血清孕酮和子宮內膜活檢聯合診斷黃體功能不全準確率為75%。 以排卵檢測指導子宮內膜活檢診斷黃體功能不全準確率可達89%。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