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友病的發病原因

血友病甲和乙均為X連鎖隱性遺傳, 男性發病, 女性傳遞。 血友病丙為常染色體顯性或不完全性隱性遺傳, 男女均可發病或傳遞疾病。 因數Ⅷ、Ⅸ、Ⅺ缺乏均可使凝血過程的第一階段中的凝血活酶生成減少, 而引起血液凝固障礙, 導致出血傾向。 因數Ⅷ是一種大分子複台物:即由小分子量的具凝血活性的Ⅷ:C和大分子量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日子所組成, 其中Ⅷ:C的含量很低, 僅占因數Ⅷ複合物的1%。 Ⅷ:C是一種水溶性球蛋白, 80%由肝合成, 餘20%由脾、腎和單核-巨噬細胞等合成, 其活性易被破壞, 在37℃儲存24小時後可喪失50%。 血友病甲患者Ⅷ:C減低或缺乏的機理尚未明瞭。

VWF為因數Ⅷ的載體, 它具有使血小板粘附於血管壁的功能, 當VWF缺乏時, 則可引起出血和因數Ⅷ缺乏。

因數Ⅸ是一種由肝合成的糖蛋白, 在其合成過程中需要維生素K的參與。 因數Ⅺ也是在肝內合成, 在體外儲存時其活性穩定, 故給本病患者輸適量儲存血即可補充因數Ⅺ。

血友病甲和乙可在新生兒期發病, 但大多在2歲時發病。 前者出血程度的輕重與其血漿中的Ⅷ:C活性高低有關:活性為0~1%者為重型, 患者自幼年起即有自發性出血、反復關節出血或深部組織出血, 並常導致關節畸形;2%~5%者為中型, 患者于輕微損傷後嚴重出血, 自發性出血和關節出血較少見;6%~20%者為輕型, 患者于輕微損傷或手術後出血時間延長,

但無自發性出血或關節出血;20%~50%為亞臨床類型, 僅於嚴重外傷或手術後有滲血現象。

血友病乙型的出血症狀及輕重分型與血友甲相似, 因數Ⅸ活性少於2%者為重型, 很罕見;絕大多數患者為輕型。 因此, 本病的出血症狀大多較輕。

血友病丙較為少見, 雜合子患兒無出血症狀, 只有純合子者才有出血傾向。 出血多發生於外傷或手術後, 自發性出血少見。 患者的出血程度與因數Ⅺ的活性高低並不相關, 有些患者的因數Ⅺ活性僅為1%, 但出血症狀不嚴重;而有些患者的因數Ⅺ活性雖為20%, 卻可有嚴重出血。 本病患者常合併Ⅴ、Ⅶ等其他因數缺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