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宮廷“牽線切脈”另有隱情

切脈, 是醫生診察疾病的重要手段, 更是中醫辨證的“拿手好戲”。 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 通過“按二指”, 常能相當準確地判斷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質, 推測疾病的進展和預後, 窺察體內邪正盛衰等情況。 歷史上有關切脈的趣聞甚多, 然而, 切脈之術是誰人發明的呢?

相傳, 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 晉國上卿趙簡子有一次病重, 昏迷不醒, 眾人皆認為他死去。 請當時的名醫扁鵲判斷, 扁鵲從趙簡子的手腕部按及還有微弱的脈跳, 斷言未亡。 經他精心調治一周, 終使趙簡子“起死回生”。

又一次, 扁鵲路過虢國,

見舉國上下正忙於籌辦驅魔祛邪的祭祀。 詢問之後方知原來是虢國太子已斷氣半日。 扁鵲急上前察看, 經摸脈搏、測體溫, 斷定太子屬假死, 其奄奄一息之態患的是“屍厥”(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休克)。 當即與弟子用針刺、熱慰之法搶救。 待虢太子醒來後, 再以湯藥精心調治二旬告愈。 故後人普遍認為扁鵲是發明切脈察病術之鼻祖, 正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裡所言:“至今天下言脈者, 由扁鵲也”。

中醫的切脈術可謂博大精深, 且頗靈驗。 但把它吹捧得玄之又玄, 如歷史上宮廷醫官為皇親國戚的夫人千金們看病時的“牽線切脈”, 則是故弄玄虛, 其實另有獲取病情的技巧方法。

據傳, 清代慈禧太后有一次患頑疾, 陳御醫就是在既不能目睹其神色、又不敢探問其病情的狀況下,

隔著帷帳在紅綠絲線上切脈, 後小心翼翼地開了三貼藥方。 太后服後, 果然藥到病除, 特賜予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塊。

直到陳御醫晚年隱居後, 才敢透露當年為慈禧牽線切脈成功獲重賞之事的內幕。 當他獲悉將召自己為慈禧看病的消息後, 急忙變賣家產, 重金賄賂太后身邊的內侍、宮女, 得知太后之病乃貪嗜螺肉所致食積頑症。 牽線切脈時, 他先強裝鎮定, 後心中有數地開出消食健脾的處方, 終使慈禧藥到病除, 化險為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