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可以讓我們的家庭充滿希望與歡樂, 相反, 若是孕育一個患病的寶貝, 我們則會生活中痛苦之中。 專家介紹, 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生有很多一部分取決於孕期媽媽的做法。 那麼, 預防新生兒敗血症的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兒敗血症臨床表現
1、吃奶減少吸吮無力
新生寶寶吃奶量明顯減少, 吮乳時間短而且無力, 吃奶時容易嗆奶, 好像不懂得饑餓。
2、哭聲低微如“貓叫”
敗血症的寶寶常不哭鬧, 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 而且哭聲低微。
3、體溫不升, 手足發涼
新生兒患敗血症時, 體溫很低, 測體溫時在35.5℃以下,
4、全身軟弱四肢少動
敗血症的寶寶四肢及全身軟弱, 拉伸上肢, 也沒有明顯的屈曲反應, 一鬆開寶寶的手, 他的上肢會自然墜落下來, 也不會抓緊媽媽的手指, 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5、反應低下、昏昏欲睡
敗血症的寶寶在受到刺激時, 反應能力低下, 不會做出適當反應, 例如驚醒、注視、微笑等, 會表現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誰造成新生兒敗血症
1、胎膜早破:正常的子宮中是佈滿細菌的, 胎兒是由胎膜的阻隔而受到保護, 一旦胎膜破裂, 細菌就可能逆行而上進入子宮中繁殖。 破水時間越長, 細菌繁殖越多。 當胎兒有吞咽或是呼吸動作時, 這些細菌就有機會進入胎兒體內繼續繁殖。
2、臍炎:正常情況下,
3、膿胞瘡:新生寶寶皮膚薄嫩, 易受細菌侵襲。 如果受摩擦等刺激, 可能出現膿胞瘡, 膿皰高出皮膚表面, 周圍微紅, 經常發於手臂、下肢或尿布區以及皮膚皺折部位。 初期皰液清晰, 後期迅速成為黃色混濁液。 膿皰破裂而露出紅而潤濕的面。 輕者皰瘡局限於較小區域而不再陸續發生新瘡, 無全身症狀, 重者新的膿皰瘡不斷出現, 可併發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怎麼預防
經常給小兒洗溫水澡, 保持每週洗2次, 清洗小兒皮膚表面的病菌與污垢, 加速皮膚血液迴圈,
增加小兒戶外活動, 常曬太陽, 殺滅體表病菌, 增強皮膚的堅韌性, 提高小兒抵抗力。 提高身體素質, 抵禦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襲。
小兒衣著要柔軟疏鬆, 不宜穿粗糙、過緊的衣褲, 以免小兒皮膚遭受磨擦而破損, 引起感染。 小兒鞋子不宜過大, 防止活動時跌倒摔傷。 冬春季注意小兒保暖, 夜間睡覺要勤給蓋被, 注意臍腹部保暖。
合理調配小兒飲食, 增加營養, 強壯小兒體質, 增進小兒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