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腦癱的危害是什麼 你能面對不治後果嗎

小兒腦癱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疾病, 它也是一種特別嚴重的疾病, 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導致腦癱的病因也比較多, 我們要清楚它的危害性。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1、固定姿勢:小兒在出生後十分安靜, 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 如角弓反張、蛙位元、倒U字形姿勢等。 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2、哺乳困難:小兒在出生後不會吸吮, 吸吮無力或拒乳, 吸吮後疲乏無力, 經常出現嗆咳、吐奶現象, 嘴不能很好閉合, 體重增加不良。

3、頭圍異常:專家稱, 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

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4、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高的症狀, 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 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 可診斷為腦癱。

5、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 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 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 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 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6、不笑:如果小兒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 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7、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 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 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 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小兒腦癱的類型

1、手足徐動型:常常表現為四肢、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 緊張、興奮時加重, 安靜時減輕, 入睡後多動消失。

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

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 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 搖動, 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動增多, 表情怪異。 協同運動能力極差。 由於顏面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

2、痙攣型:腦癱患兒大多數屬於這種類型的, 也是最為常見的臨床類型。 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 膝部屈曲不易伸直, 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 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 兩腿交又呈剪刀狀。 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 足尖著地。 上肢表現為肘、腕關節屈曲。

3、共濟失調型:這種類型較少見, 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征, 常見眼球震顫, 辨距不良, 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 肌張力偏低, 腱反射不亢進。

4、其他類型:

(1)強直型:主要表現為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症狀, 腱反射不亢進。

(2)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

(3)震顫型:表現為靜止性震顫, 與錐體外系受累有關。

小兒腦癱的危害

1、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 姿勢的穩定性差。 如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 習慣於偏向一側, 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 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2、睡眠少:由於上運動神經元的興奮, 患兒一般情況都睡眠少, 尤其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較為明顯, 睡眠時間短, 因而家長要給患兒一個安靜的環境, 讓他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因為痙攣越重, 睡眠越少, 所以一定讓患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這樣痙攣就有所緩解, 體質也會有所增強。

3、智力低下:據報導,

約有2/3以上患兒智力落後, 其中約50%患兒有輕度至中度智力低下, 給25%為重度智力低下。 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腦癱者智力常更差, 手足徐動型患兒智力嚴重低下者極少。 這是小兒腦癱的症狀。

4、發育遲緩: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于同齡孩子, 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於另一部分, 如:有些患兒常用一隻手而不用雙手。

5、運動發育落後:如3個月到4個月大的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抬頭不穩, 4個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 扶站時以足尖著地或兩下肢過於挺直、交叉等。

6、牙齒發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 口面功能障礙, 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 咀嚼和吞咽困難, 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7、影響視力:影響視力也是腦癱的危害, 比如:患上後沒有及時的治療, 患者的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 如近視、弱視、斜視等, 此外, 還會導致牙齒發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 口面功能障礙, 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等。

8、悲觀心態:腦癱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 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負面的情緒, 還會產生自卑、自棄, 如患兒感到孤獨、不幸、悲觀, 比如焦慮、抑鬱及羞恥感, 更嚴重的會引發患兒的攻擊行為和自我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