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撳針治鼻窒一例

王某, 女, 27歲, 訴鼻流白黏涕, 時輕時重1年餘。 一年前因外感致鼻塞不利, 外感雖除但鼻塞不減, 自此後經常感冒, 感冒後諸症加重。 一周前因感冒後出現兩側鼻孔交替性鼻塞, 鼻流白黏涕較多, 嗅覺差, 頭部脹痛不適,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浮無力。

檢查:鼻黏膜腫脹色淡, 鼻甲腫大、色潮紅, 鼻道有白黏分泌物。

診斷:鼻窒(肺脾氣虛, 鼻竅壅塞)。

治療:撳針。 取穴印堂、合穀、迎香、足三裡、豐隆。

操作方法:在埋針部位常規消毒, 剝離膠布, 持有帶膠布的一端, 將針尖對準穴位, 垂直按下, 撳入皮下, 儘量保證膠布平整地貼於皮膚上,

並用指腹按壓, 以患者自覺輕微刺痛為度。 留針3天(夏季2天), 留針期間間歇性刺激埋針處, 並儘量保持局部皮膚乾爽, 可以適當按壓以加強刺激, 勿用力揉搓。

複診:3天后患者訴鼻塞、頭脹明顯好轉, 嗅覺已恢復, 仍有少量黏涕。 按照上述取穴和方法繼續撳針治療後諸症消失。

鼻窒是指以長期鼻塞、流涕為特徵的慢性鼻病。 本病多為臟腑虛弱, 邪滯鼻竅所致, 尤肺脾虛弱及氣滯血瘀為多。 本例選用迎香配合穀、印堂, 加之局部取穴, 以使筋絡通暢, 肺氣得宣, 鼻竅通利。 其中迎香為治療鼻部的局部要穴, 能迅速改善鼻腔通氣功能;合谷為手陽明之原穴, 可通調氣血、理氣開竅, 善療頭面諸疾, 迎香配合谷更加強了宣肺通竅之功;印堂穴位於人體額部,

在兩眉頭的中間, 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足三裡為足陽明之合穴, 具有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的作用, 取之以補益肺脾之氣、益衛固表、扶正祛邪;豐隆穴健脾除濕, 可治療濕濁上犯致鼻流黏涕。 諸穴並用共達補肺健脾、宣通鼻竅之功。

《素問·離合真邪論》有“靜以久留”的刺法, 撳針埋入穴位後可在局部穴位產生持久而穩定的刺激, 使經絡氣血有序運行, 從而達到驅邪治病的目的。 撳針較普通針刺, 既有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經氣的共同優點, 也具有作用持久而穩定、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優點。 特別對於不願服藥的孕婦和服藥困難的小兒患者, 此法更有獨到的運用優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