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個月嬰兒發燒腹瀉怎麼辦

一、3個月嬰兒發燒腹瀉怎麼辦

二、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

三、食物止瀉的方法

3個月嬰兒發燒腹瀉怎麼辦

嬰兒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吃的食物超過了承受能力,就會發生腹瀉。 由於飲食習慣、健康狀況以及個體差異的差別,有的媽媽的乳汁內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脂肪)超過了寶寶的需要,就會使寶寶發生腹瀉,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生理性腹瀉”。 如果寶寶除大便次數增多外,沒有其他症狀,食欲好,不嘔吐,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就不是由於疾病引起的,添加輔食後大便就會逐漸轉為正常,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生理性腹瀉”的寶寶無須藥物治療,一般給寶寶改吃牛奶或其他乳品後都能奏效。 如果不想給寶寶斷奶,也可以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寶寶只吃蛋白質含量多、脂肪含量少的前一半的乳汁,也可以使情況得到改善。 必要時,媽媽可在餵奶前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先喝1大杯淡鹽水,起到稀釋乳汁的作用,然後再給寶寶餵奶。

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生病。 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 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 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

發燒是嬰幼兒最常見、最易發生的症狀。 年輕的新媽媽沒有經驗,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摸摸手心熱熱的、額頭燙燙的,用體溫計一量:38℃,就帶著寶寶急匆匆地趕往醫院。 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

1、摸: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後面,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瞭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 瞭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燒,你就馬上能“摸出”。 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麼寶寶多半是發燒了。

2、看: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時,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 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

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 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燒。 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TIPS: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現寶寶發熱時,不要手足無措,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熱還是生理性發熱,再做出正確的處理,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

1、寶寶穿得過多、蓋得太厚,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寶寶。 只要將這些因素排除,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2、劇烈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排便等,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

3、體質虛弱、饑餓、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

4、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好,沒有異常,可能只是生理現象,並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

食物止瀉的方法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 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蔔湯製作方法如下,將胡蘿蔔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寶寶還小,最適合的就是益生菌或是焦米湯了,您斟酌著用吧。

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蔔湯製作方法如下,將胡蘿蔔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寶寶還小,最適合的就是益生菌或是焦米湯了,您斟酌著用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