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科, 在自然欣賞、社會活動方面, 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徵, 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 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 從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徵等, 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複雜的。 色彩的應用, 很重視這種因果關係, 即由對色彩的經驗積累而變成對色彩的心理規範, 當受到什麼刺激後能產生什麼反應, 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討的內容。
色彩具有精神的價值
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對自己心理的影響, 這些影響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作用, 左右我們的情緒。
色彩的物質性心理錯覺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應來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對人的生理發生的直接影響。 心理學家曾作過許多實驗, 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 人的脈搏會加快, 血壓有所升高, 情緒容易興奮衝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 脈搏會減緩, 情緒也較沉靜。 有的科學家發現, 顏色能影響腦電波, 腦電波對紅色的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鬆, 這些經驗都告訴向我們明確的肯定了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

冷色與暖色是依據心理錯覺對色彩的物理性分類, 對於顏色的物質性印象, 大致由冷暖兩個色系產生。 波長長的紅光和橙、黃色光, 本身有暖和感, 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會有暖和感。 相反, 波長短的紫色光、藍色光、綠色光, 有寒冷的感覺。 夏日, 我們關掉室內的白熾燈光, 打開日光燈, 就會有一種變涼爽的感覺。
冷色與暖色除去給我們以溫度上的不同感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