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 兒童心理健康家長們勿忽視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 從狹義上講,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 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 能適應社會, 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為他們有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

孩子也是人, 是一個社會的人。 他們也有心理活動, 而且他們的心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豐富、複雜。 因此, 他們除了有物質方面的需求外, 還有心理上的需要和願望。 他們需要家長提供各種各樣的資訊, 給以情感上的支持和行為上的幫助。

他們有自尊, 需要理解。 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們心理上的需要, 對他們心理上的需要漠不關心, 那麼即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優越, 他們也會感到不滿、苦惱, 甚至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正如他們的環境和營養中缺少某些物質時會產生身體上的疾病一樣。

孩子是發展中的人。 他們的心理有發展的過程、規律和特點。 在發展的各個階段, 他們的心理特點存在差異, 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 有不同的需要應該滿足。 他們的心理更與成人不同。 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特點, 把對成人的要求強加給他們, 或用對其他年齡階段的要求來對待他們, 沒有為他們提供解決這個年齡階段的主要問題的條件, 就會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問題, 產生不信任感、內疚性、自卑感等等, 並影響以後的發展。 當外界的要求和孩子們的發展水準和特點相距太遠時, 這種要求非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而且會使他們的發展產生偏離。

每個孩子都還是一個具體的人。

由於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複雜影響, 每個孩子都還具有他個人的特點, 表現上有明顯的個別差異。 家長如果對兒童的個性特點敏感, 採取適合於某個兒童的特點的教養方式和態度, 這個兒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發展。 反之, 如果家長按照統一的模式, 採取不適合兒童的態度和方式, 或根據自己的好惡對待兒童, 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產生不協調, 甚至產生衝突, 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有些孩子的特點使他們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對這些孩子, 家長更應該精神對待, 防止他們的問題產生。

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發展形成的過程, 在發展形成的過程中, 她不一定都以明顯的形式表現出來, 家長最好能在孩子們剛開始產生輕微的心理健康問題時, 就及時發現並採取多種方法幫助他們解決。 這裡特別要提到的是, 我們不要忽視平時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 包括那些大家都認為是“好學生”、“乖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些孩子, 看起來很正常, 沒有什麼心理上的問題,

但實際上在他們身上存在著潛在的不健康因素。 只是由於他們的性格特點, 或由於沒有突出的事件引發他們的心理問題, 因而他們的問題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 對於這些孩子, 家長往往放鬆了關心和教育。 在這樣的條件下, 他們的問題在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展, 以至達到了嚴重的程度。 不少事例都說明了這種情況, 我們要引以為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