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桂枝 芍藥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6克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9克 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12枚 黃耆6克
【功能主治】治黃汗, 兩脛自冷, 腰以上有汗, 腰髖弛痛, 如有物在皮中狀, 劇則不能食, 身疼重, 煩躁, 小便不利, 黃疽脈浮, 有表虛症狀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 以水800毫升, 煮取300毫升, 溫服100毫升。 須臾飲熱稀粥約200毫升, 以助藥力, 溫覆取微汗, 若不汗更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金匱》卷中:桂枝加黃耆湯【別名】桂枝加黃耆五兩湯
【處方】桂枝2兩, 芍藥2兩, 甘草2兩, 生薑3兩, 大棗12枚, 黃耆2兩。
【功能主治】助陽散邪,
【用法用量】桂枝加黃耆五兩湯(《三因》卷十)。 《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黃耆五兩。 為散,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加生薑五片, 大棗三枚, 煎七分, 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①《醫方考》:客者除之, 故用桂枝之辛甘, 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 故用芍藥之酸寒, 以斂營中之液;虛以受邪, 故用黃耆之甘溫, 以實在表之氣;辛甘發散為陽, 故生薑、甘草可為桂枝之佐;乃大棗者, 和膽益胃之物也。 ②《醫門法律》:用桂枝全方, 啜熱粥助其得汗,
【臨床應用】虛黃《靜香樓醫案》:面目身體悉黃,
【摘錄】《金匱》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