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五味能說明藥物的哪些作用特點

味, 即藥物的滋味。 五味, 即辛、酸, 甘、苦、鹹五種藥味。 此外, 還有一種淡味, 困其滋味不甚明顯, 前人將它歸屬于甘, 常稱“甘淡”, 敞仍稱五味。 這些滋味可以由舌感來辨別。 歷代醫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味踐中發現藥物的味和它的效用之間有一定聯繫, 也就是不同味的藥物, 有不同的醫療作用, 從而總結出中藥五味的用藥理論。 如《內經·至真要大論》所記載的“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就是把五味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歸納。 《本草從新》對五味的作用又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凡味辛者, 能散、能橫行、能潤;味甘者, 能補、能和、能緩;味苦者,

能瀉、能燥、能堅;味酸者, 能收、能澀;味成者, 能軟堅、能下;味淡者, 能利竅、能滲濕。 ”這些經驗總結至今仍為運用中藥防治疾病的基本規律。

五味的作用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辛, 是指藥物有辛辣或辛涼的滋味。 辛能散、能行、能潤, 如辛味的紫蘇葉能解表散寒, 木香能行氣止痛, 川芎能行血散瘀, 麝香能開竅醒神, 菟絲予能潤養, 等等。 甘, 是指藥物具有甜味。 甘能補, 能和, 能緩, 如甘味的人參能大補元氣, 生津止渴, 熟地能補血滋陰, 甘草、飴糖能和中解毒、緩急止痛。 苦, 是藥物有苦味。 昔能瀉, 能降, 能燥、能堅, 如苦味的黃連能清熱瀉火, 厚樸能燥濕化痰, 大黃能瀉熱通便, 杏仁能降逆, 止咳平喘, 知母、黃柏能瀉相火而養陰。 咸, 是藥物具有成味。

成能下、能軟, 如鹹味的芒硝能瀉下通便, 昆布、海藻能軟堅散結, 消瘰癘痰核。 酸, 是指藥物有酸(澀)味。 酸味藥具有收斂、固澀生津等作用, 如酸味的五味子能歙虛汗、澀腸止瀉、生津止渴, 金櫻子能固精秘氣、止遺尿, 地榆能收斂止血。 淡, 是指藥物淡而無味。 淡味藥具有滲除水濕、通利小便的作用, 如淡味的豬苓、滑石能滲濕利竅而通利小便。 此外, 許多藥物都具有兼味, 如麻黃味辛苦, 玄參味苦鹹, 五味子有辛酸甘苦鹹五味等等。 一藥多味說明其作用也較複雜, 適應症也較廣泛。

從上述看來, 藥味不同, 作用也不相同。 這說明味的概念, 不僅僅是單純的藥物滋味, 而實際也表示是藥物性能的標誌之一, 也是指導臨床醫生運用藥物的另一個重要依據。

若醫生只知其性, 不知其味, 表證未解, 就使用苦鹹攻下藥, 津液已傷, 仍然用辛涼、苦寒藥物, 勢必造成表邪內陷, 力速津液枯竭。 因此, 對於藥物的四氣五味, 必須切實掌握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