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傷科外用藥及應用

常用的傷科外用藥有敷貼藥、撒摻藥、豫擦藥、熏洗藥、熱熨藥、藥條等六種。 現將它位的制法及其臨床應用簡介如下。

一、敷貼藥:將所需藥物碾成細末, 然後用基質製成軟膏或膏藥, 以備使用。

1、軟膏。 把藥研成細末, 選用適量的飴糖, 蜂蜜, 水、油臘或凡士林、豬脂、羊脂等基質, 按比例要求混合調和均勻呈糊狀貼敷於患處, 或煎熬成軟膏狀貼於患處。 根據軟膏的作用分為:消瘀退腫止痛類軟膏, 用於損傷韌期的腫痛並見者。 如骨折可選用接骨膏, 烏龍膏。 瘡瘍初期用定痛膏。 局部紅腫熱痛者用雙柏膏。 傷筋者用膜韌膏;舒筋活血類軟膏,

筋肉扭傷中期用舒筋活絡膏;接骨續筋類軟膏, 用於骨折中期, 可選接骨續筋膏;清熱解毒類軟膏, 用於外傷後感染, 紅腫熱痛者, 可選用金黃膏、四黃膏;去廚生肌類軟膏, 用於傷口遲緩癒合者, 可用象皮膏、生肌玉紅膏;溫散風寒類軟膏, 損傷日久, 複感風寒濕邪可用溫經通絡膏。

2、膏藥。 將配伍好的藥物, 放入香油或其他植物油內裎拖3天, 用文火熬至藥枯, 濾渣取油, 再將油熬至滴水成珠, 隨後下黃丹攪勻, 待涼後, 攤於布或厚紙上, 貼於傷處。 根據藥物的功能分為:祛瘀止痛類膏藥, 對於損傷腫痛兼受風濕者選用損傷風濕膏;祛風濕類膏藥, 對於損傷後兼受風寒濕癉用狗皮膏, 萬應膏, 對骨折後期或風濕為患,

局部麻木疼痛用萬靈膏;活血祛瘀軟堅類膏藥t時於陳舊損傷, 氣血凝滯, 簡膜粘連者用化堅膏;提腐拔毒類膏藥, 對於損傷後而致潰瘍者用太乙膏。 若有外傷後局部感染者用佗僧膏。

二、撒摻藥。 又稱外用散劑。 將藥物研成細粉, 使用時把藥末直接撒摻於患處或摻入膏藥及軟膏上貼於患部,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止血收口類·對於淺表的傷口, 如皮膚擦傷、血者用桃花散、花蕊石散。 若傷口發生潰瘍可用金棺鐵扇散;生肌長肉類, 對於潰瘍後膿汁較少的傷口用生肌八寶散(丹)、珍珠層粉等;祛腐拔毒類, 對於傷口內有腐肉或肉芽過長者用紅升丹、白降丹等;溫經散寒類, 對於局部受寒, 氣血毅疼痛及陰症腫瘍者用丁桂散、桂麝散;請涼散風類,

對於局部撒熱而腫者用冰硼散;散毒止痛類, 對於局部瘀毒結聚腫痛者用四生散。

三、塗擦藥:將選配的藥物製成液劑或散劑, 塗擦局部或施行理筋手法時配合使用的藥劑, 常用的有酒劑, 油荊, 水劑、散劑等。

1、酒劑。 把藥物放入白酒或酒精內程泡, 經過一定時間後, 過濾去渣, 對趺損傷腫痛者, 可用活血酒, 對長期臥床的患者, 為了預防褥瘡的發生, 可用紅花循等。

2、油劑。 用香油把藥物熬煎去渣備用。 在按摩時做為潤滑劑, 如傷油膏。 跌打損傷腫痛或燙傷者, 用跌打萬花油。

3、水劑。 擔藥物製成水溶液, 可用於沖洗污染或有膿汁的傷口。

4、散劑。 把藥物研細粉, 放於患處輕輕揉按, 用於局部疼痛者, 有展筋丹。

四、熏洗藥:將選配的藥物放入鍋或盆中,

加適量水煎煮, 患肢放在上面, 再覆蓋毛巾, 利用產生的蒸氣和藥水薰蒸及浸洗。 根據損傷症狀不同, 選用藥品也有差異, 按藥物的作用, 有:解毒收歙類, 若有傷口感染可選苦參湯, 若不收口用礬石掰;行氣瘀類, 由於新傷瘀血積蓄腫脹, 可選用散瘀和血湯、海桐皮湯。 損傷後期可用骨科外洗一方;溫經通絡類, 損傷後期兼受風寒濕癉者用八仙逍遙湯、骨科外洗二方。

五、熱熨藥:選配溫經祛寒、行氣止痛的藥品, 裝入布袋或鍋盆內加熱, 用於腰背軀幹等不便薰蒸洗的部位, 新傷宿傷均可選用, 在臨床應用時因加熱方法不同可分;

1、炒蒸加熱法。 將選配的溫經祛寒、行氣止痛的藥品研成粗粉, 或為顆粒狀的種子(如吳茱萸等),

放在鍋內炒熱, 或裝布袋蒸熱, 放在患處, 可用於風寒濕癉痛, 腹脹痛、尿瀦留等。

2、化學加熱法。 將坎離砂(鐵砂)與藥液調勻裝入布袋內, 加少許醋, 會自然發熱, 放在患處, 能溫經通絡, 可用于陳傷兼受風寒濕癉痛辭。

3、電熱貼熨。 將選配藥物研成小顆粒, 加適量的酒或醋, 敷貼患處, 接上低電流加熱, 能膃熱散寒, 有宿傷經絡瘀滯、風寒濕癉者選用之。

六、藥條:用桑皮紙或棉紗撒上拔毒祛腐藥粉。 如紅升丹、白降丹等, 撚成條狀, 對跗骨疽, 骨癆而形疵瘙管者可插入瘺管內, 腐蝕瘙管壁, 並保持引流通暢, 2-3天換1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