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鉤蟲病的中醫介紹

以善食易飲, 疲乏, 皮膚萎黃, 浮腫, 大便檢查有鉤蟲卵為主要表現的寄生蟲病。

中醫病因

鉤蟲病的致病原因概而言之不外外感與內傷兩端。 外感為六淫外邪, 尤其是濕熱蟲毒侵襲肌表或從口鼻而入, 內傷主要是髒俯功能失調。 1. 濕熱蟲毒襲表犯肺多因機體衛外功能減退, 以致在氣候炎熱潮濕情況下, 在勞作時濕熱蟲毒之邪從皮膚而入。 2. 臟腑功能失調 主要為飲食不當, 生食米、茶、菜、土、炭之類, 使蟲從口而入, 損傷脾胃或嗜好煙酒、過食辛辣肥厚以致脾胃失於健運, 痰濕內生, 濕蘊久化熱。 濕熱內蘊加之蟲積而發病。

中醫病機

鉤蟲病的病機, 主要是濕熱蟲毒, 脾虛濕滯, 氣血兩虛。 濕熱蟲毒是鉤蟲病初期的主要病機。 鉤蟲病患者排出糞便, 其蟲卵在適當的濕熱條件下, 迅速發育成鉤蚴, 然後由肌表或飲食入侵人體。 蟲毒侵及肌膚, 引起皮疹、灼熱、瘙癢、腫痛等皮膚感染的症狀。 由於肺與皮毛相合, 由皮膚深及於肺, 肺氣失宣, 導致哮咳、喉癢、胸悶等症狀。 脾虛濕滯, 氣血兩虛為鉤蟲病後期的主要病機。 鉤蟲由飲食入胃, 或由肺衛及胃, 導致腸胃氣機失調, 運化失司, 出現腹脹便溏、噁心嘔吐、異嗜等症狀。 病深日久, 蟲棲腸中, 損傷脾胃。 由於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蟲毒內積, 耗損水穀之精微, 以致脾胃虛損日甚, 氣血化源不足,

故易見面色萎黃, 唇甲淡白, 四肢無力, 眩暈耳鳴眼花, 肌膚不榮等症, 甚則需自補水穀充養, 則見食欲亢進。 病情繼續惡化, 由脾胃損及心腎, 導致心腎兩虛。 病損及心, 則心悸氣短、嗜臥、健忘之心脾兩虛證:病及於腎, 腎虛水泛, 出現浮腫, 甚則腹水、陽萎、經閉等脾腎兩虛證。

中醫診斷

(1)初期:一般從鉤蚴侵及人體後, 1~2周內為初期。 這一階段多見皮膚受邪和蟲邪犯肺的證候。 其治療以殺蟲為主。 ①皮膚受邪:證候:當手足接觸泥土後, 很快出現局部皮膚奇癢、灼熱、皰疹, 搔破後, 形成紅腫或膿皰。 證候分析:蟲邪初侵皮膚, 毒未深入, 故只有皮疹、灼熱、瘙癢、腫痛等局部皮膚感染受損的症狀。 如流黃水則表明兼夾濕熱毒邪。 ②蟲邪犯肺:證候:皮膚受邪數天之後,

出現胸悶咳哮, 喉癢難忍, 咳嗽呈陣發性頻咳, 或乾咳無痰, 或有痰呈泡沫, 或痰中帶血, 甚則頻咳不止、痰鳴如水雞聲, 胸悶氣促, 大汗出, 唇甲青紫, 苔白脈平或微數。 證候分析:蟲邪入肺, 肺失宣肅, 故有咳哮, 喉癢、胸悶諸症, 如病性偏寒, 痰呈白色泡沫狀。 如痰中帶血、膿稠, 則病已熱化。

(2)後期:鉤蟲病持續1~2個月, 由鉤蚴發育為成蟲, 侵入內臟, 損傷脾胃, 轉入後期。 此階段有輕證與重證之不同, 輕證為脾虛濕滯, 重證為氣血兩虛。 治療以補虛殺蟲為主, 但應根據病情確定治法。 一般應先驅蟲後補血, 或同時進行。 若氣血虧虛嚴重, 全身情況較差, 應首先補氣養血, 待全身情況好轉, 再行驅蟲。 驅蟲後仍氣血虛弱, 應繼續調補氣血。

(1)輕證, 常見有濕困蟲伏和脾虛濕滯的證候。 ①濕困蟲伏:證候:脘腹疼痛或脹悶不舒, 善食易饑, 納食腹脹, 或嗜食生米、茶葉、木炭之類, 大便不暢或便秘, 矢氣奇臭, 舌苔厚膩、舌體或有蟲斑、脈緩。 證候分析:鉤蟲由飲食入胃, 或由肺衛及胃, 導致腸胃氣機失調, 運化失司, 濕濁內生, 濕阻氣滯, 不通則痛, 出現脘腹疼痛或脹悶不舒, 善食易饑, 納食腹脹或嗜食生米、茶葉、木 炭之類。 濕濁內蘊腸道, 氣機阻滯, 腸道失潤, 出現大便不暢或便秘, 矢氣奇臭。 舌苔厚膩, 舌體或有蟲斑, 脈緩, 則為濕困蟲伏之征。 ②脾虛濕滯:證候:多有面色萎黃或面黃而虛浮, 食後腹脹, 肢軟無力, 氣短頭暈, 舌質淡, 苔白, 脈虛弱等症狀。 證候分析:蟲積腸中, 吸吮精血, 加之脾胃運化失司,
氣血生化乏源, 故見面色萎黃少華, 倦怠乏力, 氣短頭暈;舌淡苔白脈虛弱等症狀。 (2)重證證候: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 形寒肢冷, 唇甲淡白, 周身浮腫, 甚則可有腹水, 小便清長, 心悸氣短, 耳鳴眩暈, 異嗜生米、泥土、茶葉等, 健忘失眠, 精神不振, 神疲肢軟, 男子陽萎, 女子經閉、舌質淡紅或齒印, 脈極虛弱。 證候分析:病久及腎、腎主水液, 腎虛水無所主, 故周身浮腫, 甚則可有腹水, 心血不足, 神失所養, 故見失眠、健忘心悸, 短氣;氣血兩虛, 不能上榮於面, 故見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 唇甲淡白, 眩暈耳鳴;腎陽虛衰, 故見形寒肢冷, 男子陽萎;沖任不調故有女子經閉。

中醫類證鑒別

1.胃瘍、胃絡痛、胃脹、胃癌:大便查不到鉤蟲卵。 鋇劑x線檢查、胃鏡檢查有助於鑒別。

2.髓勞:為全血細胞減少,骨髓檢查有助於診斷。3.肝熱病、肝著:黃疸為鞏膜亦黃,右脅腫塊、觸痛,轉氨酶及肝功能異常。

療效評定標準

鉤蟲病療效判定標準: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貧血糾正;治療後2周,糞飽和鹽水漂浮法找蟲卵三次陰性。

2.好轉:症狀體征減輕,貧血改善;蟲卵計數明顯減少。

中醫治療

辨證分型治療

(1)初期:

①皮膚受邪:治法:殺蟲解毒,祛風止癢。

方藥:內服羌活勝濕湯配合桃葉泄春湯熏洗。羌活勝濕湯重在祛風勝濕、解表散邪。方中羌活、獨活祛風勝濕;防風、槁本發汗止痛而祛肌表風濕;佐以川芎活血祛風止痛;炙甘草協調諸藥。配用桃葉泄春湯熏洗,既促進發表排蟲之力,又有桃葉、苦參勝濕解毒,殺蟲止癢。二方共用,取效尚速,可防止蟲邪侵犯於肺。

②蟲邪犯肺:治法:宣肺化痰,止咳殺蟲。

方藥:止嗽散合紫金丹。方中荊芥、白前、桔梗、陳皮宣肺化痰,百部、紫菀理肺止咳,百部尚能殺蟲,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止咳殺蟲作用。如見寒邪偏盛,痰呈白色泡沫狀者,加半夏、茯苓、桂枝,亦可改用小青龍東加減治之;如病從熱化,痰中帶血,痰稠難咯者,加瓜蔞、川貝母、知母,以潤肺止咳。

(1)後期

(1)輕證,①濕困蟲伏:治法:燥濕健脾,消積殺蟲。方藥:榧子殺蟲丸加減。方中榧子、紅藤、百部、苦楝根皮、雄黃、大蒜均為殺蟲解毒之品;用檳榔行氣導滯。如兼腹脹滿者,用雷丸枳實湯。方中雷丸、鶴虱、苦參、檳榔、金鈴子殺蟲消積;枳實、廣木香行氣導滯,且檳榔、金鈴子亦有行氣之功,故既可殺蟲又可消脹。如系單純鉤蟲感染,未夾雜蛔蟲、鞭蟲等,則用雷丸粉殺蟲。 ②脾虛濕滯:治法:健脾燥濕,和中補血。方藥:黃病絳礬丸加減。方中厚樸、蒼術、陳皮、燥濕健脾。甘草、大棗和中補血。加減:如有腹脹疼痛者,系鉤蟲擾胃,氣機失調,加鶴虱、苦楝根皮,以驅蟲止癢。(2)重證:治法:補益氣血為主。方藥:八珍東加減。方中用人參、熟地甘溫益氣補血;白術、茯苓健脾法濕,助人參補 脾益氣;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補益陰血:川芎活血行氣,炙甘草和中益氣,薑棗調和脾胃。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效。 如心脾兩虛者,可用人參歸脾丸;體力稍複,而蟲未去者,可用雷丸粉或炒榧子殺蟲,炒 榧子每日可用90~150g 嚼服,此藥無毒,驅鉤蟲而不傷正氣,可連用一周以上。

中藥

(1)紫金丹:每次服0.12~0.15g,每日一次,臨臥時服,忌飲酒。連服5天。不可多服,以防砒中毒。專治哮咳。

(2)黃胖丸:皂礬120g、針砂120g,均煆紅醋淬,蒼術180g、厚樸90g、蜜糖120g共

研末做成丸。每丸6g,每次1丸,一日二次。主治驅蟲後,氣血未複。

(3)加味綠礬散:蒼術30g、厚樸30g、陳皮30g、甘草30g、檳榔24g、煆綠礬24g,共 研細末,每服3g,一日三次,主治鉤蟲病導致貧血者。

(4)榧子殺蟲丸:榧子21g、檳榔21g、紅藤21g、百部21g、苦楝根皮21g、雄黃3g、大蒜9g取汁。共研末為丸(散劑亦可)。主治濕困蟲伏。

(5)桃葉、辣蓼草、蔥、荊芥、蘇葉、苦參各30g,水煮三、四沸,趁溫暖時熏洗患處。外洗,用於鉤蟲病初期皮膚受邪階段。

針灸

熱熏法 用手指樣粗的艾絨卷,點燃後在皮炎部位上熏,越近越好,以不燒傷皮膚為度,連續2分鐘。

中西醫結合治療

鉤蟲病初起時按辨證分型法單純服用湯藥或成藥加外用藥可治癒;如果中度感染,用單純中藥治療無效時加用西醫驅蟲藥,驅完蟲後用中藥調理;如果重度感染伴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症時配合西醫驅蟲,糾正貧血、補充高蛋白飲食等對症治療。

2.髓勞:為全血細胞減少,骨髓檢查有助於診斷。3.肝熱病、肝著:黃疸為鞏膜亦黃,右脅腫塊、觸痛,轉氨酶及肝功能異常。

療效評定標準

鉤蟲病療效判定標準: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貧血糾正;治療後2周,糞飽和鹽水漂浮法找蟲卵三次陰性。

2.好轉:症狀體征減輕,貧血改善;蟲卵計數明顯減少。

中醫治療

辨證分型治療

(1)初期:

①皮膚受邪:治法:殺蟲解毒,祛風止癢。

方藥:內服羌活勝濕湯配合桃葉泄春湯熏洗。羌活勝濕湯重在祛風勝濕、解表散邪。方中羌活、獨活祛風勝濕;防風、槁本發汗止痛而祛肌表風濕;佐以川芎活血祛風止痛;炙甘草協調諸藥。配用桃葉泄春湯熏洗,既促進發表排蟲之力,又有桃葉、苦參勝濕解毒,殺蟲止癢。二方共用,取效尚速,可防止蟲邪侵犯於肺。

②蟲邪犯肺:治法:宣肺化痰,止咳殺蟲。

方藥:止嗽散合紫金丹。方中荊芥、白前、桔梗、陳皮宣肺化痰,百部、紫菀理肺止咳,百部尚能殺蟲,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化痰,止咳殺蟲作用。如見寒邪偏盛,痰呈白色泡沫狀者,加半夏、茯苓、桂枝,亦可改用小青龍東加減治之;如病從熱化,痰中帶血,痰稠難咯者,加瓜蔞、川貝母、知母,以潤肺止咳。

(1)後期

(1)輕證,①濕困蟲伏:治法:燥濕健脾,消積殺蟲。方藥:榧子殺蟲丸加減。方中榧子、紅藤、百部、苦楝根皮、雄黃、大蒜均為殺蟲解毒之品;用檳榔行氣導滯。如兼腹脹滿者,用雷丸枳實湯。方中雷丸、鶴虱、苦參、檳榔、金鈴子殺蟲消積;枳實、廣木香行氣導滯,且檳榔、金鈴子亦有行氣之功,故既可殺蟲又可消脹。如系單純鉤蟲感染,未夾雜蛔蟲、鞭蟲等,則用雷丸粉殺蟲。 ②脾虛濕滯:治法:健脾燥濕,和中補血。方藥:黃病絳礬丸加減。方中厚樸、蒼術、陳皮、燥濕健脾。甘草、大棗和中補血。加減:如有腹脹疼痛者,系鉤蟲擾胃,氣機失調,加鶴虱、苦楝根皮,以驅蟲止癢。(2)重證:治法:補益氣血為主。方藥:八珍東加減。方中用人參、熟地甘溫益氣補血;白術、茯苓健脾法濕,助人參補 脾益氣;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補益陰血:川芎活血行氣,炙甘草和中益氣,薑棗調和脾胃。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效。 如心脾兩虛者,可用人參歸脾丸;體力稍複,而蟲未去者,可用雷丸粉或炒榧子殺蟲,炒 榧子每日可用90~150g 嚼服,此藥無毒,驅鉤蟲而不傷正氣,可連用一周以上。

中藥

(1)紫金丹:每次服0.12~0.15g,每日一次,臨臥時服,忌飲酒。連服5天。不可多服,以防砒中毒。專治哮咳。

(2)黃胖丸:皂礬120g、針砂120g,均煆紅醋淬,蒼術180g、厚樸90g、蜜糖120g共

研末做成丸。每丸6g,每次1丸,一日二次。主治驅蟲後,氣血未複。

(3)加味綠礬散:蒼術30g、厚樸30g、陳皮30g、甘草30g、檳榔24g、煆綠礬24g,共 研細末,每服3g,一日三次,主治鉤蟲病導致貧血者。

(4)榧子殺蟲丸:榧子21g、檳榔21g、紅藤21g、百部21g、苦楝根皮21g、雄黃3g、大蒜9g取汁。共研末為丸(散劑亦可)。主治濕困蟲伏。

(5)桃葉、辣蓼草、蔥、荊芥、蘇葉、苦參各30g,水煮三、四沸,趁溫暖時熏洗患處。外洗,用於鉤蟲病初期皮膚受邪階段。

針灸

熱熏法 用手指樣粗的艾絨卷,點燃後在皮炎部位上熏,越近越好,以不燒傷皮膚為度,連續2分鐘。

中西醫結合治療

鉤蟲病初起時按辨證分型法單純服用湯藥或成藥加外用藥可治癒;如果中度感染,用單純中藥治療無效時加用西醫驅蟲藥,驅完蟲後用中藥調理;如果重度感染伴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症時配合西醫驅蟲,糾正貧血、補充高蛋白飲食等對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