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腦癱是由發育早期大腦受到損傷導致, 並非遺傳病。 但近年來有學者認為, 遺傳因素在腦癱的發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腦癱患兒的近親中, 有癲癇、腦癱和智力低下的人比正常人群要高。 腦癱的致病因素很多, 可以發生在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 存在致病因素的嬰幼兒發生腦癱的概率比沒有這些因素的嬰幼兒高, 但存在致病因素並不代表 100% 發生腦癱。
致病因素根據發生時間分為三類:
(1)出生前因素: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的任何異常情況均可視為危險因素, 如多胎妊娠、胎兒腦發育畸形、孕婦營養不良、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間感染等。
(2)出生時因素:主要為嬰兒出生時發生的缺氧窒息和機械損傷, 如胎兒過大發生難產導致胎兒缺氧、顱內出血、腦組織挫傷等。
(3) 出生後因素:新生兒階段中, 早產和出生體重低及膽紅素腦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也是造成腦癱的重要因素。
腦癱患兒多存在上述危險因素, 但仍有1/4~1/3的患兒不能找到相關的致病因素。
有風險因素的孩子, 應及早發現疾病:
(1)存在高危因素的剛出生的孩子一般情況不太好, 通常要在醫院住院觀察。 家長應主動諮詢醫生, 兒科醫生會評估孩子發生腦癱的幾率, 並採取相應干預措施。
(2)對於出生時沒有明顯異常的孩子, 若逐漸出現拒乳、全身發硬、好打挺、姿勢異常、容易受驚、抽搐、尖叫等表現,
(3)腦癱的確診需要醫生結合症狀和輔助檢查進行, 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姿勢異常和其他異常時及時諮詢醫生, 可最大程度地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母親懷孕期間定期產檢, 可以早期發現很多問題, 如胎兒發育是否正常, 母親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壓等, 如果有問題及時處理, 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腦癱的發病率。 產科醫生會根據產檢情況評估, 若胎兒存在腦癱致病因素, 發生疾病的可能性較大, 醫生會建議孕婦進行相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