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口吃影響智力發育嗎 心理矯正法多有效果

現在有很多的小朋友出現了口吃的現象, 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 很多的家長會問, 口吃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嗎?

口吃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 輕重程度不同。 2~4歲為兒童語言發育階段, 小兒對周圍事物興趣很濃, 但語言功能尚不成熟, 所以講話時會出現口吃, 是一種正常現象, 隨年齡的增長, 口吃就會消失, 所以口吃一般不會引起家長注意。 但實際上口吃本身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導致不良心理的產生, 應該重視。

口吃的原因除2~4歲語言發育階段的生理因素外, 還可能是語言發育階段,

模仿別人口吃形成習慣, 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創傷引起, 還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或大腦創傷後, 大腦皮質功能活動性減低, 容易緊張過度導致口吃。

有口吃的兒童上學後, 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師提問, 不能很好地與同學交談, 由此可能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給患兒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 小兒因講話時怕被人嘲笑, 情緒緊張口吃更嚴重, 時間久了, 小兒不願參加集體活動, 變得孤獨、自卑、情緒不穩、焦慮, 重者食欲減退、失眠, 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小兒的學習和社會交往。 由於不能廣泛地獲取知識, 就會間接地影響智力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 不良情緒本身就可能影響到大腦的正常發育, 導致智力障礙。

兒童口吃並不是器質性疾病, 而是一種心理疾病。 因此, 要矯正孩子口吃, 採用心理矯正術非常重要。 常用的心理矯正方法如下:

正確示範法:患兒家長可通過和藹溫柔的表情和態度, 從容不迫地說出一句話, 然後讓孩子跟著學一遍。 孩子開始如果講不好, 切忌急躁, 應耐心引導。 待孩子稍有進步, 家長應馬上給予讚揚鼓勵:“對, 就這樣慢慢講, 你看, 比昨天又進步了。 ”

唱歌朗讀法:很多有口吃的孩子在唱歌或朗讀課文時不會有口吃, 這是因為語言活動中的節奏感使然。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課文、說兒歌, 使其掌握語言的節奏。 再進一步引導他以讀課文的節奏來說話, 一點點地過渡。

緩慢對話法:在日常與孩子談話時,

可以讓他慢慢講, 特別是第一句話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將清楚。 家長也應極耐心地傾聽, 不要忙於插話, 不要用插話代替孩子要說的話。 孩子說完話時, 過一兩秒, 您再做反應, 用慢節奏回答孩子, 並儘量用孩子剛才用過的詞語。 在您跟孩子這樣有意識地對話時, 最重要的是要儘量顯示您對他的愛。

節拍訓練法:在孩子說話出現結巴的語句時, 家長可以在一旁打拍子, 一邊打拍子一邊讓孩子一字一字的慢慢說。 也可以利用音樂節拍伴奏練習。 這樣的節拍訓練往往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等這些語句被突破, 說起來不再困難了, 也就用不著節拍了。

角色扮演法:很多有口吃的孩子在不大留意自己講話的時候,

或是自言自語的時候通常不會出現口吃的情況。 因為這種情況下他不大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因此, 您可以讓孩子借遊戲之機, 扮演某一角色, 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說話, 而是“角色”在說話。 經常扮演角色說話, 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 而後, 再逐漸地遷移到日常用語中來, 口吃也就得到了矯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