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 包括乙肝, 甲肝, 丙肝, 肝硬化, 脂肪化, 肝癌, 酒精肝等等多種肝病。 一般肝病表現得很隱晦的, 至於發病原因, 中醫認為, 體質下降、飲酒、食積、鬱悶、過食肥甘厚味等, 都可能引起肝功能發生改變。 所以,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 飲食控制是很必要而且很重要的。 下面, 我們就來瞭解一些肝病患者不宜吃的九大類食物。
肝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葵花籽
1、巧克力、糖及各種甜食, 一日之內不易多吃, 吃得過多會使胃腸道的酶分泌發生障礙, 影響食欲;糖容易發酵, 能加重胃腸脹氣, 並易轉化為脂肪,
2、少食用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 多吃會、消耗體內大量的膽鹼, 可使脂肪較易積聚肝臟, 影響肝細胞的功能。
3、松花蛋含有一定量的鉛, 鉛在人體內能取代鈣質、經常食用松花蛋會使鈣(鈣食品)質缺乏和骨質疏鬆, 還會引起鉛中毒。
4、味精是調味佳品, 肝病患者一次用量較多或經常超量服用, 可出現短暫頭痛、心慌甚至噁心等症狀。
5、速食麵、香腸和罐頭食品常含有對人體不利的食品色素與防腐劑等, 經常食用會增加肝臟代謝和解毒功能的負擔。
6、各種醃制食品鹽分太高, 肝病患者吃多了易影響水、鈉代謝, 對失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則應禁忌。
7、少吃動物油和肥肉,
8、不要酗酒, 不要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更容易吸收乙醛。 義大利學者研究認為, 最低每天攝入酒精30克就有肝損害危險, 並且發生肝損害的危險性隨每日酒精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空腹飲酒、飲用不同種類的酒(就是“摻著喝”)可增加酒精肝的危險性。
9、不宜吃小麥、土豆類食物。 以往認為, 晚期肝病病人出現嗜睡、記憶力喪失、木僵化及昏迷不醒等症狀, 是因肝功能障礙引起的。 但近年據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 晚期肝病病人發生的神志不清, 與病人血液中積聚的一種叫“天然苯二氮樣化合物”有關。 研究人員說, 小麥和土豆類食物含有少量的天然二氮類物質, 但由於量少, 對健康(健康食品)人不能起到鎮靜作用。
總之, 肝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就是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額外食品, 把飲食熱量控制在1800~2200千卡之間即可, 每餐吃到八分飽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