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學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溫暖, 或因社會的某種偏見, 或因其家庭的經濟原因以及其它因素。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 特別是父親, 在幼小的男孩心中, 是百事通, 是萬能者, 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 孩子們在一起都會誇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 甚至如何有錢。 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在家庭裡, 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越感, 也由於世俗的偏見, 認為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 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 如果小孩子們在鬧彆扭的時候, 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
這類自卑感強的學生表現為沉默寡言, 他們從不談起甚至回避雙親的事, 對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著這個秘密。 他們填表則隱瞞家庭情況, 經濟有困難不會申請補助。 這類學生有的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 有的甚至一度爭硬氣要改變環境, 但又由於自卑, 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協調發展。 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發揮, 屬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孤獨型 單親孩子, 特別是隨父親或住在重組家庭裡的孩子, 由於父親的粗心或與繼父母之間的隔閡, 他們的親情交流受到限制, 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餘的人, 自然而然就產生孤獨感,
舍予同學, 小時聰明靈活, 讀小學時父母鬧彆扭, 延續有五六年, 在這幾年中, 好心的鄰居總是把舍予帶到自家與孩子一道完成作業, 久而久之, 舍予同學與雙親之間拉開了距離, 失去了家庭對他的正面引導, 而在同學家裡做作業又有寄人籬下之感, 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變化, 直到高中, 父母雖然合好如初, 然而在孩子心靈上造成的創傷卻難以撫平, 負面影響明顯, 上課從不發言, 想說而忸怩作態, 初中時看過不少不健康的圖書、畫片, 玩過黃色電遊, 並且臨摹, 由於家長沒有及時正確引導, 上了高中還在受到這些影響, 不時對同學有下流的小動作, 學習成績不能上升,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自信, 在正確引導下, 能樹立信心, 確立生活的目標。 然而, 有的單親學生由於缺乏足夠的家庭引導, 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不能設計美好的生活藍圖, 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 但因家庭的破裂沒有及時培育這朵花, 導致沒有結出甜美的果。 生活豐富多彩, 但也形形色色, 五花八門, 沒有美好的家庭薰陶的孩子, 應去追求什麼, 選擇什麼, 他們很多會感到渺茫, 或者有的壓根兒就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 生活中沒有明確的方向。
女生甲, 由於父母離異, 依附外祖母住著, 外祖母心疼這孤苦伶仃的外孫, 很吝嗇使用批評詞彙, 造成了外孫子的固執己見,
獨尊型 這類學生有的由於缺少管教, 有的由於親情的隔閡不接受繼父母的管教, 或繼父母不便於管得太嚴, 從小就養成了上不服天,
逆反型 單親學生有的因為父母離異覺得不光彩。 因而也受到同學的歧視, 慢慢對父母, 對家庭產生一種厭惡感。 有的因為家裡突然增加了第三者, 言行受到約束, 如果繼父母對自己存在偏心時, 則會產生更大的逆反心理。 有時不願跟父母說話, 父母忠言相勸, 他故意說父母是錯的, 總之, 一味要對著幹, 以此來報復。 更可怕的是這種對家長的逆反發展到對老師、對同學、對社會的逆反, 從而產生破壞性。
從而產生破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