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治療中風的偏方

中風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身上的急性腦血管病, 而對於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群來說, 可謂是苦不堪言, 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風的原因、中風的先兆症狀、還有就是治療中風的偏方, 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風的原因

本病病因較多, 從臨床看, 以內因引發者居多。 中風的發生, 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鬱怒

五志過極, 心火暴甚, 可引動內風而發卒中。 臨床以暴怒傷肝為多, 因暴怒則頃刻之間肝陽暴亢, 氣火俱浮, 迫血上湧則其候必發。

至於憂思悲恐, 情緒緊張均為本病的誘因。

2.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醇酒, 脾失健運, 聚濕生痰, 痰鬱化熱, 引動肝風, 夾痰上擾, 可致病發, 尤以酗酒誘發最烈。

3.勞累過度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 煩勞則張”, 即指人身陽氣, 若擾動太過, 則亢奮不斂。 本病也可因操持過度, 形神失養, 以致陰血暗耗, 虛陽化風擾動為患。 再則縱欲傷精, 也是水虧於下, 火旺於上, 發病之因。

4.氣候變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關。 入冬驟然變冷, 寒邪入侵, 可影響血脈循行。 正如《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 則血凝位, 凝則脈不通……”。 其次早春驟然轉暖之時, 正值厥陰風木主令, 內應於肝, 風陽暗動, 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5.血液瘀滯

血瘀的形成多因氣滯血行不暢或氣虛運血無力,

或因暴怒血蘊於上, 或因感寒收引凝滯, 或因熱的陰傷液耗血滯等, 本病的病機多以暴怒血蘊或氣虛血瘀最為常見。

中風的先兆症狀

⑴頭暈, 特別是突然發生的眩暈。

⑵頭痛, 與平日不同的頭痛即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

⑶肢體麻木, 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 有的為舌麻、唇麻或一側上下肢發麻。

⑷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活, 時發時停。

⑸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⑹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暈倒。

⑺精神改變, 短暫的意識喪失, 個性的突然改變和短暫的判斷或智力障礙。

⑻出現嗜睡狀態, 即整天的昏昏欲睡。

⑼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蒙, 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

⑽噁心嘔吐或呃逆, 或血壓波動並伴有頭暈、眼花、耳鳴。

⑾一側或某一肢體不由自主地抽動。

⑿鼻出血, 特別是頻繁性鼻出血。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 上面這些先兆徵象並無特異性, 即還有很多其它疾病也可出現類似症狀。 因此在出現這些症狀時, 要及時去醫院請醫生給予正確地診斷和治療, 千萬不能大意。

治療中風偏方

1、天麻20克, 鉤藤30克, 全蠍10克, 白蜜適量。 天麻、全蠍加水500毫升, 煎取300毫升後入鉤藤煮10分鐘, 去渣, 加白蜜混勻, 每服100毫升, 日3次。

2、石斛、天麻、川芎、仙靈脾、五加皮、牛膝、萆薜、桂心、當歸、牛蒡子、杜仲、制附子各20克, 虎脛骨(塗酥炙黃)32克, 烏蛇肉(微炒)、茵陳、狗脊、丹參各20克, 川椒(去回閉口者微炒出汗)25克, 好酒1500毫升。 將藥共搗碎細, 酒浸甕中密封,

7宿飲用。 日1小杯, 不計時候溫飲, 常令有酒力相續。

3、葛粉250克, 荊芥穗50克, 豆豉150克。 葛粉作麵條, 荊芥穗、豆豉共煮沸, 去渣留汁, 葛粉麵條放藥汁中煮熟, 空腹食。

結語:以上這些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中風的一些相關資訊, 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後應該會有所瞭解, 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妨試一試小編上文中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方法, 對於治療中風來說效果顯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