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鞏膜炎有哪些併發症

鞏膜炎(scleritis)或稱深層鞏膜炎。 較表層鞏膜炎少見, 但發病急, 且常伴發角膜及葡萄膜炎, 故較表層鞏膜炎更為嚴重, 預後不佳。 一般表層鞏膜炎極少侵犯鞏膜組織, 鞏膜炎則侵犯鞏膜本身。 鞏膜炎多好發於血管穿過鞏膜的前部鞏膜, 而伴於赤道後部的鞏膜炎, 因不能直接見到及血管少, 發病亦少, 容易被忽略。 鞏膜炎依部位可分為前鞏膜炎及後鞏膜炎。 前鞏膜炎是鞏膜炎中常見的。 多發于青年或成年人, 女性多於男性, 雙眼可先後或同時發病。

鞏膜炎的眼部合併症較多, 且多發於炎症的晚期, 合併症依炎症輕重及性質而定。

表層鞏膜炎約占15%, 鞏膜炎則高過57%, 特別多發於重症壞死性鞏膜炎。 在炎症擴散及繼發眼內炎時, 合併症有各種角膜炎或角膜病變、白內障、葡萄膜炎、青光眼及鞏膜薄變(缺損)等。

鞏膜炎常見併發症

1、硬化性角膜炎:

硬化性角膜炎(sclerosing keratitis), 也稱進行性鞏角膜周圍炎(esclero-perikeratitis)。 患者多為女性, 年齡較大, 常雙眼受累, 反復發作, 致使全角膜被波及且併發虹膜睫狀體炎或青光眼, 導致嚴重後果。

病變特點為圍繞角膜緣部的鞏膜組織發生水腫及浸潤性變化, 並形成稠密的血管新生現象, 由角膜緣部浸入角膜深層組織, 引起角膜混濁, 此混濁常發生於角膜緣部。 但也可發生於角膜中央的表面或實質中層, 而與鞏膜病變部位無聯繫。

角膜混濁開始呈灰白色或灰黃色, 以後變為白色, 典型的呈舌狀或三角形, 尖端向角膜中央。 並常見在角膜基質板層內殘留線狀混濁, 外觀如陶瓷狀, 這種混濁一旦出現便永不消失。 在嚴重病例混濁可以逐漸發展成環狀, 僅角膜中央留有透明區, 甚至最後此中央透明區亦消失, 完全混濁, 形成所謂“硬化性角膜”。 亦有個別病例在病變過程中, 發展成鞏角膜邊緣性潰瘍。

2、角膜溶解或稱角質層分離:

本病特點為, 在有嚴重的壞死性鞏膜炎或穿孔性鞏膜軟化時, 原來透明的角膜表層, 發生角質層分離, 溶解脫落, 有時脫落範圍過數毫米。 重症者, 後彈力層膨出菲薄, 可一觸即破。 在病變的鞏膜亦可發生組織溶解脫落。

對於這種溶解, 經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可以阻止其發展, 說明抑制膠原活性對疾病亦有抑制作用。

3、鞏膜缺損:

僅見於最嚴重的鞏膜壞死病例, 如果壞死性鞏膜炎合併有炎症, 則上鞏膜血管消失, 其下的鞏膜組織變為無灌注區, 最終變為壞死組織。 穿孔性鞏膜軟化的病例, 可在無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發生組織壞死。 壞死一旦發生則鞏膜即變為菲薄透明, 時或發生穿孔。

4、葡萄膜炎:

據多數學者的統計, 約35%的鞏膜病患者併發有葡萄膜炎和視網膜炎。 對前及後部葡萄膜炎患者, 均應高度警惕是否並存有鞏膜炎, 反之亦然。 後鞏膜炎如併發葡萄膜炎則症狀兇猛, 且時常合併視網膜脫離。 亦有人報告前房及玻璃體內有炎症細胞。

Wilhelmus在組織學上發現脈絡膜毛細血管有炎症;視網膜中央動脈和其小動脈, 以及後睫狀血管周圍有套袖狀浸潤形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