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皮下壞疽

故會因糞便浸漬和皮膚擦傷, 細菌從皮膚受損處侵入而引起感染。 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該病進展局面, 數小時內可迅速擴展, 使皮膚變軟, 皮膚和皮下組織分離。 如觸摸可感覺到漂浮感或波動感, 說明膿液積聚較多。

好發於新生兒容易受壓的背部或腰骶部, 偶爾發生在枕部、肩、腿和會陰部, 在冬季比較容易發生。 新生兒的皮膚薄嫩, 局部皮膚在冬季又易受壓潮, 不易保持清潔, 故細菌容易從皮膚受損處侵入, 引起感染。

由於新生兒免疫防禦功能較差(例如免疫球蛋白缺少和中性白細胞活動能力低),

新生兒皮下壞疽發病急, 病變擴展 迅速, 如不及時進行積極治療, 可以併發敗血症、支氣管炎和肺膿腫等, 故其死亡率較高。

臨床表現

病兒首先表現為發熱、哭鬧和拒食, 甚至有昏睡。 開始, 局部皮膚發紅, 稍有腫脹, 界限不清;捫按病變部位, 可以感到質地較堅, 發紅皮膚受壓後顏色變白。

在數小時內, 病變即可迅速擴展, 皮膚變軟, 中央部位顏色轉為暗紅。 由於皮下組織液化而形成的膿液不多, 觸診有皮膚下空虛、皮膚漂浮的感覺。 但膿液積聚較多時, 也可出出"波動"。

最後, 因皮膚和皮下的血管內血栓形成, 皮膚出現壞死。 在一部分病兒, 局部皮膚出現多個水泡, 並逐漸融合, 內容物轉為血性液體;中央部皮 膚變黑, 出現逐漸增大的壞死區。

治療措施

診斷一旦明確, 即作多處切口引流(一般約需作5~7處), 常可控制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每個切口長約1cm。 如有壞死出現, 應隨時將壞死皮膚切除。 術後應經常換藥, 保持引流通暢;待創面清潔後, 及早作植皮術。 全身應用青黴素等抗菌藥物。 此外, 還應加強全身支持療法, 以提高病兒的抵抗力和促使傷口癒合。

鑒別診斷

注意與尿布疹和硬皮病作鑒別。 尿布疹的皮膚紅布不腫, 硬皮病的皮膚腫而不紅, 兩者都無感染的全身症狀。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新生兒皮下壞疽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新生兒皮下壞疽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哭鬧和拒食, 甚至有昏睡。 開始, 局部皮膚發紅,

稍有腫脹, 界限不清。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