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 又稱為“口瘡”, 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 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 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 本文介紹口腔潰瘍的滋陰食療。
【烏梅生地綠豆糕】
配方 烏梅50克, 生地30克, 綠豆500克, 豆沙250克。
制法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有, 取出切成小丁或片。 生地切細, 與烏梅拌勻。 綠豆用沸水燙後, 放在淘籮裡擦去外皮, 並用清水漂去。 將綠豆放在缽內, 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 待酥透後取出, 除去水分, 在篩上擦成綠豆沙。 將特製的木框放在案板上, 襯以白紙一張, 先放一半綠豆沙, 鋪均勻, 撤上烏梅、生地,
功效 滋陰清熱, 解毒斂瘡。
用法 作點心吃。
【生地青梅飲】
配方 生地15克, 石斛10克, 甘草2克, 青梅30克。
制法 將生地、石斛、甘草、青梅加水適量, 同煮20分鐘, 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 降火斂瘡。
用法 每日1劑, 分2~3次飲服, 可連用數日。
【生地蓮心湯】
配方 生地9克, 蓮子心6克, 甘草6克。
制法 三者加水, 一同煎煮, 去渣取汁。
功效 養陰清熱。
用法 每日1劑, 連用數日。
【蓮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15克, 甘草2克, 綠茶葉5克。
制法 將上物一併放入茶杯內, 沖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泄熱。
用法 代茶頻飲。
【竹葉通草綠豆粥】
配方 淡竹葉10克, 通草誣克, 甘草1。 5克, 綠豆30克, 粳米150克。
制法 將淡竹葉、通草、甘草剁碎裝入紗布袋,
功效 清熱瀉火, 解毒斂瘡。
用法 早晚分食。
【鮮藕蘿蔔飲】
配方 生蘿蔔數個, 鮮藕500克。
制法 上二者搗爛絞取汁液。
功效 清熱除煩, 生津止渴。
用法 含漱。 每天數次, 連用3日。
【蓮心梔子甘草茶】
配方 蓮子心3克, 梔子9克, 甘草6克。
制法 以上諸物加入開水浸泡。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天1劑, 代茶頻飲, 可連用3劑。
【地芩竹葉飲】
配方 生地15克, 黃芩9克, 淡竹葉15克, 白糖適量。
制法 前三味加水煎取湯汁, 調入白糖。
功效 清心瀉火。
用法 每日1劑, 分2次飲用, 或代茶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