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痛難忍 艾灸治療助散寒止痛

遇到胃痛、胃酸、胃脹, 許多人都會想到吃胃藥, 其實除了藥物治療外, 按摩也可以預防胃病。 下面就教你按摩三個穴位, 讓各種胃病無法侵入。

胃痛難忍 中醫艾灸治療

臨床上一般採取溫胃散寒、通經止痛的方法進行治療。 艾灸操作簡單、臨床療效顯著, 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 多用於少腹冷痛、行經腹痛、宮寒不孕等證。

具體做法是:將艾條一端點燃, 左手食指中指置於施灸穴位兩側, 右手拿起艾條後靠近腹部的中脘穴(腹部正中線, 臍上四寸處), 距離皮膚約3cm, 用懸起法灸 10~20分鐘, 以局部皮膚溫熱紅暈,

而不感到灼燒疼痛為度。 施灸過程中還可以將艾條在穴位附近處做小幅度迴旋動作, 以緩解局部皮膚溫度過高引起的不適。

中脘穴是八會穴之腑會、胃之募穴, 有溫中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 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 除了中脘穴外, 還可以配合關元穴以溫腎培元。 此外, 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 距脛骨前緣1橫指處)亦是臨床常用保健要穴, 為胃之合穴, 有升清降濁、培補後天、益氣升陽之效。

一些治療胃痛的中藥驗方:

胃痛是由於脾胃受損, 氣血不調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證, 又稱胃脘痛, 是由外感邪氣、內傷飲食情志、臟腑功能失調等導致氣機鬱滯、胃失所養, 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症的病證, 常兼有泛惡、脘悶、噯氣、大便不調等症。

中醫治療胃痛偏方可有效減輕胃給身體帶來的痛楚。 胃痛偏方重在調理氣血, 氣血通調, 則疼痛可愈。

基本方:海蛸、生蒲黃(布包)、五靈脂、玄胡、川楝、莪術、枳實各10克, 蒲公英、白芷、白及、雞內金、生牡蠣各15克。

急性疼痛伴胃脹、燒灼不適加廣香、黃連各6克;陰虛口幹加百合、麥冬各10克;胃痛伴便血白及加至30克;舌苔厚膩濕濁重加薏苡仁15克, 砂仁6克;胃脹打嗝不適加香附、川牛膝、厚樸各10克。

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遂等病因引發。 病位主要在胃, 胃氣失和、氣機不利、胃失濡養、不通則痛是其主要病機。

方中玄胡、川楝(金鈴子散)活血行氣止痛;生蒲黃、五靈脂(失笑散)祛瘀止痛;莪術、枳實破氣消積;蒲公英、白芷清熱燥濕和胃;雞內金消食化積;海蛸、生牡蠣、煆瓦楞制酸止痛;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厚樸行氣燥濕;香附理氣止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