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 那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能夠治療痢疾的偏方驗方, 以及這個痢疾的病因和病機, 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痢疾的相關知識吧!
偏方驗方1
紫皮大蒜60克, 將蒜搗碎後浸于120毫升溫開水中1小時, 然後過濾取汁, 每次服30~50毫升, 每3~5小時一次。
本方用於急性細菌性痢疾。
偏方驗方2
地榆5克, 槐花15克, 水煎, 過濾取汁。 加紅糖50克, 頓服。
本方適用於赤痢。
偏方驗方3
石榴皮30克, 白扁豆花100克, 水煎過濾取汁, 代茶頻飲。
本方有清熱利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可用于痢疾初起。
偏方驗方4
仙鶴草、馬齒莧各200克, 加水1000~2000毫升, 文火煮沸30分鐘, 濾出藥液, 分6次服完, 每日3次。
10天為1療程, 連服1~2個療程, 適用於慢性菌痢。
病因
1、 外感時邪
本病多由感受時令之邪而發病, 感邪的性質有三。 一為疫毒之邪, 內侵腸胃, 發病驟急, 形成疫毒痢;二為濕熱之邪。 濕鬱熱蒸, 胃腸氣機阻滯, 發為濕熱痢;三為夏暑感寒傷濕, 寒濕傷中, 胃腸不和, 氣血壅滯, 發為寒濕痢。
2、 飲食不潔(節)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 或誤食餿腐不潔之物, 釀生濕熱, 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 損傷脾胃, 中央受困, 濕熱或寒濕、食積之邪內蘊, 腸中氣機阻滯, 氣滯血瘀, 與腸中腐濁相搏結, 化為膿血, 而致本病。
病機
痢疾病位在大腸, 與脾、胃相關, 可涉及腎。 病理因素以濕熱疫毒為主,
病理性質
初期多為實證, 因濕熱或寒濕所致。 下痢日久, 可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 病理演變, 濕熱疫毒內侵, 毒盛於裡, 熏灼腸道, 耗傷氣血, 為疫毒痢。 如痢疾失治, 遷延日久, 或收澀太早, 關門留寇, 正虛邪戀, 可發展為下痢時發時止, 日久難愈的休息痢。
結語:看完了這麼多能夠有效治療痢疾的偏方以及這個痢疾的病因,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瞭解以及相關的認識。 所以, 想要用這些偏方來進行治療的話!還是請在詢問醫師的情況之下進行治療和服用, 效果會更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