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低血壓怎麼治療 按摩頭頂也能治療低血壓

和高血壓相比, 人們對低血壓的關注要明顯的低一些, 其實低血壓和高血壓一樣都是非常危險的, 大家平時不得不防。 但是, 我們在治療低血壓的時候, 比高血壓要稍微簡單一些, 有時候一些穴位就能夠治癒好的, 一起來瞭解下吧。

說到低血壓, 雖然我們會有點擔心, 但是它和高血壓相比較的話, 我們不要擔心太多, 如果沒有任何症狀的話, 低血壓的人其實和一般正常人一樣能夠長壽的。

但是, 實際上若低血壓的症狀出現, 也是件相當麻煩的。 如站起時, 突然神志昏迷, 則非常的危險。 像這樣, 誰都會想儘早恢復正常的狀態。

低血壓大略可分為原因清楚的二次性低血壓與原因不明的本能性低血壓及突然站起會感到目眩的起立性低血壓三種。

我們通過穴位按摩法來治療低血壓, 是非常不錯的, 一般用來治本能性低血壓與起立性低血壓。

二次低血壓的情況, 再如何的想去除症狀, 若非人根本治療, 則無法完全治癒。 有關低血壓, 有必要配合症狀來治療。

另外, 有些人認為血壓低, 所以需要喝酒, 這是錯誤的, 希望盡可能避免。 酒會使血壓升高, 完全是世俗之說, 現代醫學觀大多數的見解是酒會使血壓下降。 另外, 在飲食方面, 請避免酸辣等的刺激物。 血壓有異常, 不論是高血壓、低血壓, 刺激物對身體不但不好, 且會妨礙治療,

使恢復轉慢。 但是, 這只是因低血壓而感到異常時才適用, 若無任何症狀時, 則無須擔心。

話這樣說沒錯, 但是我們的身體還是有一些限度的, 如果吃太多的刺激性的食物, 對於身體是非常神秘好處的, 大家熬注意起來。

治療低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感到頭重、頭昏腦脹時, 稍微強力的指壓叫“百會”的穴位。 “百會”在頭的最上部之中心, 將兩手的中指置於其上, 緩緩吐氣, 強力按壓6秒鐘, 如此反復5次, 血液迴圈會變為良好。

另外, 當全身慵懶、手腳冰泠、目眩、站著時頭發暈時, 在腳踝附近有兩個穴位, 可以達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腳踝的正後面。 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這兩個點, 以與前面同樣的要領強力按壓6秒鐘, 反復做20次。

此穴位是腎臟的原穴, 是使體力恢復的重要穴位。

低血壓的中醫辨證論治

醫學上把成人連續3次測量肱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 稱低血壓。 臨床上, 有症狀的低血壓常出現頭暈目眩、疲乏無力、腰膝酸軟、失眠煩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黃, 體位性眼前黑矇甚則傾倒等症狀, 中醫按“眩暈”、“虛勞”等範疇施治, 有獨特優勢。

中氣下陷

症見頭暈目眩, 遇動遇勞則甚, 甚則眼曚僕倒, 神疲氣短, 食少便溏, 舌淡, 苔薄白, 脈細弱。 治宜補脾益氣, 升陽舉陷。

方選補中益氣東加味:黃芪20克, 黨參15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枳殼10克, 當歸12克, 陳皮12克, 山藥15克, 桔梗10克, 柴胡6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氣陰兩虛

症見頭暈目眩, 遇動遇勞則甚, 甚則眼曚僕倒, 精神萎靡, 口乾咽燥, 面色萎黃, 心悸失眠,

納差, 舌紅少苔, 脈細弱。 治宜補氣養血, 滋陰潤燥。

方選歸脾湯合生脈散加減:黨參15克, 黃芪20克, 白術10克, 當歸10克, 茯神15克, 遠志10克, 酸棗仁20克, 麥冬15克, 生地黃15克, 五味子12克, 炙甘草6克。

腎陰不足

症見頭暈目眩, 腰膝酸軟,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 五心煩熱, 眠差盜汗, 舌紅苔少, 脈細弦。 治宜益腎補陰。

方用六味地黃東加減:熟地黃25克, 山藥12克, 山萸肉12克, 茯苓10克, 牡丹皮10克, 龜板15克, 枸杞15克, 黃精15克, 枸杞子15克, 知母10克。

心腎陽虛

症見眩暈, 心悸或心胸憋悶, 自汗, 神倦嗜臥, 腰背酸痛, 形寒肢冷, 面色蒼白, 便溏, 或舌淡或淡胖有齒痕或紫暗, 苔白, 脈細弱或沉遲。 治宜溫補心腎, 振奮陽氣。

方選金匱腎氣丸加減:幹地黃15克, 山萸肉12克, 山藥12克, 茯苓10克, 制附子10克, 桂枝10克,

黨參10克, 杜仲10克, 當歸10克, 枸杞子10克, 黃芪20克, 牡丹皮10克。

濕困中焦

症見頭矇不清, 胸悶納呆, 食欲不振, 口幹口黏, 大便不暢或伴有惡臭, 舌淡紅, 苔厚膩或黃, 脈濡緩。 一般病程較長。 治宜溫化水濕, 和胃暢中。

方選胃苓東加減:茯苓15克, 豬苓15克, 澤瀉12克, 白術12克, 桂枝6克, 蒼術12克, 厚樸12克, 陳皮10克, 薏苡仁20克, 滑石15克, 車前子(包煎)15克, 砂仁(後下)10克, 白蔻仁(後下)12克, 甘草3克。

治療低血壓的中醫偏方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 而實際上, 低血壓對老年人的危害同樣嚴重。 據門診統計, 患有頭暈、乏力的中老年婦女中, 低血壓者約占1/5。 一旦得了低血壓, 採用中醫治療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治低血壓的中醫偏方。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 水煎後服用, 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此外,艾灸治療對低血壓也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持之以恆,也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運動預防低血壓

(1)、雙腳分開站立,雙手握拳向前伸出。從腹部深處發力,一邊發出“哈!哈!哈!”的叫聲,一邊將雙手的大拇指伸入拳頭內,並用力緊握約15次。

(2)、雙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儘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複5次,動作不能太快,緩慢進行即可。

(3)、坐在椅子上低頭彎腰,雙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側的拳部,敲打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約30次左右。

(4)、手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5)、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然後併攏上舉,儘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複5—6次。

(6)、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複4—5次。

(7)、身體直立,將雙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後,用左手的掌側敲打右臂,從手指部開始,直到肩部為止。換側再做。

結語:對於低血壓,我們雖說不要太緊張,但是如果出現的話,也是需要治療的,比如不管哪種疾病對身體都是非常好處的。治療低血壓我們可採用按壓頭頂百會穴,還可以通過中醫偏方等等來治癒。

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此外,艾灸治療對低血壓也有較好療效,常用艾灸百會、神闕、關元、氣海、足三裡等穴,持之以恆,也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運動預防低血壓

(1)、雙腳分開站立,雙手握拳向前伸出。從腹部深處發力,一邊發出“哈!哈!哈!”的叫聲,一邊將雙手的大拇指伸入拳頭內,並用力緊握約15次。

(2)、雙腿伸直坐在床上,上體前傾,雙臂向前平伸,儘量用雙手去夠雙腳,重複5次,動作不能太快,緩慢進行即可。

(3)、坐在椅子上低頭彎腰,雙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側的拳部,敲打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約30次左右。

(4)、手臂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方舉起,雙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隨後吸氣,同時雙臂從兩側放下還原。

(5)、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吸氣,雙膝彎曲,然後併攏上舉,儘量觸及胸部,恢復時呼氣。重複5—6次。

(6)、仰臥,雙臂放於體側,兩腿輪流屈膝上舉。呼氣時上舉一條腿,吸氣時放下,再呼氣時上舉另一條腿,吸氣時放下。重複4—5次。

(7)、身體直立,將雙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3次。然後,用左手的掌側敲打右臂,從手指部開始,直到肩部為止。換側再做。

結語:對於低血壓,我們雖說不要太緊張,但是如果出現的話,也是需要治療的,比如不管哪種疾病對身體都是非常好處的。治療低血壓我們可採用按壓頭頂百會穴,還可以通過中醫偏方等等來治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