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脫髮 症型不同用藥處方各異

中醫認為, 脫髮多因房勞過度, 腎精虧損, 或思慮過度, 氣血生化乏源, 或久病體虛, 致肝腎精血不足, 毛髮失養而落;或肝氣鬱結, 氣滯血瘀, 瘀血不去, 新血不生, 血不養發而脫落;或精神刺激, 抑鬱化火, 損耗陰血, 以致血熱生風, 風動發落等。 因此, 常見的脫髮證型有肝腎不足型脫髮、血熱風燥型脫髮、氣血虧虛型脫髮、肝氣鬱結型脫髮, 其症狀表現也各不相同。

中醫藥物防治脫髮, 就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 針對病人不同的體質和症狀表現, 以滋補肝腎、養血祛風、疏肝解鬱、益氣補血、健脾祛濕、活血化瘀為原則,

採用內服方式調理臟腑功能, 調節內分泌, 去除致病因素, 同時採用外抹方式改善毛囊營養, 促進血液迴圈, 刺激毛髮生長, 從而達到標本兼治, 美髮防脫的美容目的。 中藥防治脫髮, 多以祛風、涼血、疏肝、益氣、健脾為法, 配合外用法刺激毛囊生長, 共奏生髮之功。

下面為大家介紹針對不同脫髮證型的中藥及外用方:

1。 中藥治療肝腎不足型脫髮

1)七寶美髯丹加減(何首烏、當歸、牛膝、茯苓、菟絲子、枸杞子、補骨脂、當歸、黑芝麻、女貞子、旱墨蓮, 白芍等), 房勞損精加龜甲膠、巴戟天、肉蓯蓉;肝血不足加五味子;腰膝酸軟加桑寄生、川斷。 本方需內服, 適於治療斑禿。

2)補益牛膝丸。 牛膝、生地各500g, 枳殼、菟絲子、地骨皮各250g, 諸藥搗為末, 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 以生薑湯下30丸, 漸加至50丸。 本方需內服, 適於肝腎不足, 精血虧虛引起的脫髮。

3)雄黃、硫磺、鳳凰衣(雞蛋殼內膜)各15g, 炮甲珠(炮製過的穿山甲鱗片)9g, 滑石粉30g, 豬板油30g。 先將諸藥研極細末, 豬板油和之, 然後再兌入適量豬苦膽汁。 外用紗布包好, 反復外擦患處, 每日2-3次。 適於肝腎不足引起的斑禿(外用)。

4)洗頭菊花散(外用)。 甘菊花76g, 蔓荊子、幹側柏葉、川芎、桑白皮、白芷、細辛、墨旱蓮各37g, 諸藥粗篩, 每用藥60g, 漿水3大碗, 煎至兩碗, 去渣, 沐發, 適用於各種脫髮。

2。 中藥治療血熱風燥型脫髮

1)涼血消風散加減(生地、白茅根、生石膏、元參、知母、牛蒡子、荊芥、防風、甘草、升麻、金銀花、側柏葉等), 頭髮乾枯加玄參, 頭皮鱗屑較多加白僵蠶、浮萍草。 本方需內服, 適於血熱風燥引起的發蛀脫髮。

2)四物湯、六味地黃湯合裁方(生地、女貞子、桑葚、茯苓、山藥、當歸、川芎、赤芍、丹皮、澤瀉、菟絲子、天麻), 本方需內服, 適於血熱生風引起的斑禿。

3)旱側液(外用)。 旱蓮草、鮮側柏葉、桑葉等分。 將上藥浸泡與60%乙醇中7日, 用浸泡液塗擦在毛髮脫落部位, 每次10分鐘, 每日3次, 有涼血祛風之效。

4)海艾湯(外用)。 水煎取液, 用毛巾蘸藥洗患處, 每日2-3次, 即能止癢, 又能延緩頭髮脫落。

3。 中藥治療氣血虧虛型脫髮

1)八珍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當歸、川芎、生薑、大棗), 食後腹脹加麥香芽、雞內金、玫瑰花、厚樸花;久病、大病、產後氣血虛, 加附子、肉桂;養發生發可加制首烏、制黃精。 本方需內服, 適於氣血兩虛引起的斑禿。

2)加味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

本方需內服, 能補氣健脾, 適於脾胃氣虛, 運化失健所致之毛髮乾枯脫落。

3)雷公藤合劑(外用)。 取雷公藤浸膏片20片(1.25克/片), 生地黃30克, 牡丹皮30克, 何首烏30克。 將上藥加入75%乙醇500毫升浸泡7日後製成酊劑, 外塗脫髮處, 有補血活血之功。

4)蔓荊子膏(外用)。 蔓荊子90g, 桑寄生150g, 桑根白皮、白芷、韭根、鹿角屑各60g, 馬脂500ml, 五粒松葉90g, 甘松香30g, 零陵香30g, 生芝麻油750g, 棗根皮汁750g。 上藥細研, 棉裹, 浸脂、油及棗根汁中一宿, 以慢火煎, 待白芷色黃, 膏成, 去滓, 收瓷盆中。 每日用膏揩摩鬚髮不生之處。 此方適於血虛脫發者。

4。 中藥治療肝氣鬱結型脫髮

1)柴胡疏肝散(陳皮、柴胡、川芎、枳殼、芍藥、甘草、香附, 厚樸), 情緒緊張壓力大加郁金、綠梅花;有血瘀加紅花, 桃仁, 丹參。

本方需內服, 適宜於肝氣鬱結, 氣滯血瘀引起的斑禿。

2)透骨草外洗方(外用)。 取透骨草60克(鮮者加倍), 加入2000-2500毫升水, 煮20分鐘, 取汁外洗頭髮, 每日一次, 連洗7日為一療程, 有除濕活血的功效, 適用於發蛀脫髮。

3)訶子、桂枝、山柰(沙薑)、青皮、樟腦等份, 75%乙醇適量, 浸泡一周, 過濾取汁, 外擦於患處。 治療斑禿(外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