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溫病少陰證

【病人基本資料】

劉××, 二十五歲, 于季春得溫病

【病因】

自正二月間, 心中恒覺發熱, 懶於飲食, 喜坐房陰乘涼, 薄受外感, 遂成溫病。

【證候】

初得病時, 延近處醫者延醫, 閱七八日病勢益劇, 精神昏憒, 閉目蜷臥, 似睡非睡, 懶於言語, 咽喉微疼, 口唇乾裂, 舌幹而縮, 薄有黃苔欲黑, 頻頻飲水不少濡潤, 飲食懶進, 一日之間, 惟強飲米湯甌許, 自言心中熱而且幹, 周身酸軟無力, 撫其肌膚不甚發熱, 體溫37.8℃其脈六部皆微弱而沉, 左部又兼細, 至數如常, 大便四日未行, 小便短少赤澀。

【診斷】

此伏氣觸發於外, 感而成溫, 因腎臟虛損而竄入少陰也。

《內經》謂︰“冬傷於寒, 春必病溫”, 此言冬時所受之寒甚輕, 不能即時成為傷寒, 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 阻塞氣化之升降, 暗生內熱, 至春陽萌動之時, 其所生之熱恒激發于春陽而成溫。 然此等溫病未必入少陰也。 《內經》又謂︰“冬不藏精, 春必病溫”, 此言冬不藏精之人, 因陰虛多生內熱, 至春令陽回其內熱必益加增, 略為外感激發, 即可成溫病。 而此等溫病亦未必入少陰也。 惟其人冬傷於寒又兼冬不藏精, 其所傷之寒伏于三焦, 隨春陽而化熱, 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虛而竄入少陰, 此等證若未至春令即化熱竄入少陰, 則為少陰傷寒, 即傷寒少陰證二三日以上, 宜用黃連阿膠湯者也。 若已至春令始化熱竄入少陰, 當可名為少陰溫病,
即溫病中內有實熱, 脈轉微細者也。 誠以脈生於心, 必腎陰上潮與心陽相濟, 而後其跳動始有力。 蓋此證因溫邪竄入少陰, 俾心腎不能相濟, 是以內雖蘊有實熱, 而脈轉微細, 其咽喉疼者, 因少陰之脈上通咽喉, 其熱邪循經上逆也。 其唇裂舌幹而縮者, 腎中真陰為邪熱遏抑不能上潮, 而心中之亢陽益妄動上升以鑠耗其津液也。 至於心中發熱且發幹, 以及大便燥結小便赤澀, 亦無非陰虧陽亢之所致。 為其腎陰心陽不能相濟為功, 是以精神昏憒, 閉目蜷臥, 煩人言語, 此乃熱邪深陷氣化隔閡之候, 在溫病中最為險證。 正不可因其脈象無火, 身不甚熱, 而視為易治之證也。 愚向擬有坎離互根湯可為治此病的方, 今將其方略為加減俾與病候相宜。

【處方】

生石膏(三兩軋細)野台參(四錢)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玄參(五錢)遼沙參(五錢)甘草(三錢)鮮茅根(五錢)藥共八味, 先將前七味煎十餘沸, 再入鮮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 取清湯三盅, 分三次溫服下, 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此方若無鮮茅根, 可用幹茅根兩半, 水煮數沸, 取其湯代水煎藥。

【方解】

溫病之實熱, 非生石膏莫解, 輔以人參並能解邪實正虛之熱, 再輔以地黃、山藥諸滋陰之品, 更能解腎虧陰虛之熱。 且人參與滋陰之品同用, 又能助腎陰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熱。 用雞子黃者, 化學家謂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 為滋補腎臟最要之品也。 用茅根者, 其涼而能散, 用之作引, 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熱上出外散以消解無餘也。

【複診】

將藥三次服完, 周身之熱度增高, 脈象較前有力, 似近洪滑, 諸病皆見輕減, 精神已振。 惟心中仍覺有餘熱, 大便猶未通下, 宜再以大劑涼潤之藥清之, 而少佐以補氣之品。

【處方】

生石膏(一兩軋細)大潞參(三錢)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遼沙參(八錢)大甘枸杞(六錢)甘草(二錢)鮮茅根(四錢)藥共八味, 先將前七味煎十餘沸, 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 取清湯兩大盅, 分兩次溫服下, 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 大便通下, 病遂全愈。

【說明】

此證之脈象沉細, 是腎氣不能上潮於心, 而心腎不交也。 迨服藥之後, 脈近洪滑, 是腎氣已能上潮於心而心腎相交也。 為其心腎相交, 是以諸病皆見輕減, 非若尋常溫病其脈洪大為增劇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