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肺隱球菌病

病因

免疫功能低下為隱球菌發病的重要誘因。 隱球菌經呼吸道吸入人體, 在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下, 形成多糖莢膜保護層以拮抗宿主的防禦機制。 在肺組織內形成最初的感染灶, 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 也可以在胸膜下形成小結節, 酷似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新型隱球菌對腦膜和腦實質有親和性, 中樞神經系統是最常見的受累部位, 其他少見的受侵部位有皮膚、骨骼、前列腺、肝、心、眼等。 輕微的炎症反應為其特徵性反應。 晚期病變為肉芽腫, 肺部偶有乾酪樣壞死和空洞形成。 本菌通常經呼吸道進入人體。

感染的首發部位是肺。

過度勞累或有免疫缺損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惡性腫瘤、白血病、長期接受大劑量激素、廣譜抗生素及抗癌藥等治療), 吸入真菌後在肺內形成病灶, 經血行播散至全身, 且多侵入中樞神經系統。

臨床表現

肺部隱球菌感染的早期, 多數患者無症狀, 少數患者可出現低熱、輕咳, 咳黏液痰, 偶有胸膜炎症狀。 隱球菌感染在愛滋病人中經常廣泛播散。 在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中, 可以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近年來在同時有愛滋病毒(HIV)感染的病人中, 更常見的表現為酷似卡氏肺囊蟲感染的間質浸潤。 由於肺部隱球菌感染可以與肺部其他疾病過程重複出現, 所以X線更無典型特徵。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輕度和中度增高, 中晚期可有貧血。 血沉增快。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為多樣性, 輕者僅表現為雙肺下部紋理增加或孤立的結節狀陰影, 偶有空洞形成。 急性間質性炎症表現為彌漫性浸潤或粟粒樣病灶。 在同時有HIV感染的病人中, 更常見的表現酷似卡氏肺囊蟲感染的間質浸潤。 由於肺部隱球菌感染可以與肺部其他疾病過程重複出現, 所以X線無典型特徵。

診斷

肺部隱球菌病可單獨或與其他部位的隱球菌病同時存在。 約1/3患者無任何症狀, 常在胸部X線檢查中被發現, 有時誤診為肺癌。 多數患者可有輕度咳嗽、咳少量黏液痰或血痰、胸痛、低熱、乏力及體重減輕等。 少數患者呈急性肺炎表現,

偶有胸痛或肺實變和胸腔積液的體征。 併發腦脊髓膜炎時, 則症狀明顯而嚴重。 常有中等度發熱, 高熱偶可達40℃, 出現腦膜腦炎的症狀和體征。 X線表現為病變以雙側中下肺部多見, 亦可為單側或局限於一肺葉。

鑒別診斷

1.肺結核

肺結核由結核菌感染引起。 多見於成年人, 病灶多在鎖骨上下, 呈片狀或絮狀, 邊界模糊, 病灶可呈乾酪樣壞死灶, 成為乾酪性(結核性)肺炎, 壞死灶被纖維包裹後形成結核球。

2.原發或轉移性肺癌

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的趨勢。 肺癌的早期診斷是提高療效的有效途徑, 影像學和痰液脫落細胞學檢查, 有助於二者的鑒別。

治療

單純有隱球菌寄生的慢阻肺病人, 在沒有肺部受侵犯的證據時應定期隨訪。

對胸片有肺實質受侵犯, 呼吸道分泌物培養中分離出新型隱球菌的病人應給予積極的治療, 防止血源性播散的發生。 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病變極易由肺播散到中樞神經系統, 既使其腦脊液檢查是陰性結果, 亦應極早開始系統治療。 首選藥物為兩性黴素B。

有7%的愛滋病患者併發新型隱球菌的感染, 在治療中應抗真菌治療。 聯合應用兩性黴素B和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

對有隱球菌感染證據而臨床症狀較輕者, 可採用口服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療。 絕大多數患者藥物治療有效。 除了少數單一結節者外科手術治療有效, 多數病例不可能完全切除肺部隱球菌結節或團塊以控制感染。

少數患者因胸膜滲出需作引流輔助治療。

預後

該病原菌還可侵犯中樞神經, 對腦膜和腦組織有親和性, 故80%的腦隱球菌病感染後死亡。

飲食

1、飲食上應注意清淡, 多以菜粥、麵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佳。

2、可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以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量。

3、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 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知道了肺隱球菌病的相關知識, 相信大家對此一定有了瞭解, 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多多鍛煉, 提高免疫力, 這樣才能有效預防這類疾病的發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