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 人們對於身上所出現的各種疾病都是要十分關注的, 而肺炎球菌肺炎就是目前對人體健康損害較大的病症類型, 因此, 對於本文接下來對肺炎球菌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的介紹, 大家就應當多多瞭解。
體征
患者呈急性熱病容, 面頰緋紅, 鼻翼煽動, 皮膚灼熱、乾燥, 口角及鼻周有單純胞疹;病變廣泛時可出現紫紺。 有敗血症者, 可出現皮膚、粘膜出血點, 鞏膜黃染。 早期肺部體征無明顯異常, 僅有胸廓呼吸運動幅度減小, 叩診稍濁, 聽診可有呼吸音降低 及胸膜摩擦音。 肺實變時叩診濁音、觸覺語顫增強並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 消退期可聞及濕羅音。 心率增快, 有時心律不齊。 重症患者有腸脹氣, 上腹部壓痛多與膈胸膜有關。 重症感染時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及神經精神症狀, 表現為神志模糊、煩躁、呼吸困難、嗜睡、譫妄、昏迷。 累及腦膜時有頸抵抗及出現病理反射。
肺炎鏈球菌肺炎的自然病程大致1~2周。 發病5~10天, 體溫可自行驟降或逐漸消退;使用有效抗菌藥物後可使體溫在1~3天內恢復正常。 患者的其它症狀與體征亦隨之消失。
症狀
發病前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酗酒、病毒感染史, 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 起病多急驟, 高熱、寒戰, 全身肌肉酸痛, 體溫通常在數小時內升至39~40℃, 高峰在下午或傍晚, 或呈稽留熱, 脈速隨之增速。 可有患側胸部疼痛, 放射到肩部或腹部, 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 痰少, 可帶血或鐵銹色, 胃納銳減, 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 易被誤診為急腹症。
治療:
對青黴素敏感的肺炎球菌株, 青黴素G是首選藥物。 非重症患者可口服青黴素G或V250~500mg, 每6小時1次.對無併發症的肺炎球菌肺炎推薦給予水劑青黴素G50~200萬u靜脈注射,
約25%的肺炎球菌對青黴素耐藥.在美國, 臨床上分離的菌株中, 青黴素相對或高度耐藥率為15%~30%, 而在世界其他地區, 特別是西班牙,日本, 以色列, 南非和西歐, 耐藥率更高.許多青黴素耐藥菌株對其他抗生素同樣耐藥.含1μg苯唑青黴素的平皿適用於檢測耐藥菌株.抑菌圈≤19mm的分離物應再採用肉湯稀釋劑檢測.對高度耐藥菌株的治療, 應根據體外藥敏試驗.大劑量青黴素, 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對大多數耐藥菌株有效.新一代喹諾酮類藥物(左旋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格帕沙星和托法沙星)是青黴素耐藥菌株的常選用的藥物, 也可為青黴素敏感菌株治療的可供替換的藥物.萬古黴素作為唯一一種具有持久活性的藥物,
其他有效的藥物包括頭孢黴素類, 紅黴素和克林黴素。 四環素抗肺炎球菌效果的可靠性較差, 病情嚴重的病人不應使用。 口服用藥包括紅黴素或林可黴素300mg, 每6小時1次。 胃腸道外用藥包括頭孢噻肟1~2g靜脈注射, 每6小時1次;頭孢曲松1~2g靜脈注射, 每12小時1次;頭孢唑啉500mg靜脈注射, 每8小時1次, 紅黴素0.5~1g靜脈注射, 每6小時1次;或克林黴素300~600mg靜脈注射, 每6~8小時1次.除頭孢噻肟和頭孢曲松外, 大多數第三代頭孢黴素對肺炎球菌相對無抗菌活性。
以上便是對肺炎球菌肺炎的症狀表現和治療方法的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