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乾燥塊根。
秋、冬二季採挖,
洗淨,
除去莖基和鬚根,
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
趁熱除去外皮,
洗淨,
乾燥。
別名:大當門根、天門冬、顛勒、天棘、顛棘、萬歲藤
藥性類別:暫未分類
性味與歸經:甘、苦,
寒。
歸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燥,
清肺生津。
用於肺燥乾咳,
頓咳痰黏,
咽幹口渴,
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防黴,
防蛀。
臨床應用:
1、天冬膏(《惠直堂方》卷一):治潤肺補肺,
久服補五臟,
養肌膚。
天冬不拘多少。
上藥滾湯泡去皮,
取起曬乾,
半捶去心,
搗如泥,
入砂鍋內,
水煮成稀糊,
布濾過,
再入蜜糖,
和勻煮稠,
瓷罐收貯。
每服三、五錢,
早、晚、日中隨意滾水或酒送下。
2、天門冬散(《聖惠方》卷三十一):治漸加羸瘦。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前胡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升麻三分,
百合半兩,
黃芩三分,
白前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杏仁二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桑根白皮一兩(銼),
桔梗一兩(去蘆頭)。
上為粗散,
每服四錢,
以水一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
去滓,
食後溫服。
3、天門冬丸(《禦藥院方》卷九):治唇焦舌幹,
腮頰生瘡。
天門冬(慢火炙),
玄參(湯洗、焙乾),
牛蒡節子(炒)各一兩,
白藥煎、紫蘇葉各半兩、甘草(炙),
人參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服一丸。
食後噙化、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