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陽明病茵陳蒿湯證

陽明原屬燥金, 其為病也多燥熱, 白虎、承氣諸方, 皆所以解陽明之燥熱也。 然燥熱者陽明恒有之正病, 而有時間見濕熱為病, 此陽明之變病也。 其變病果為何病?陽明篇中諸發黃之證是也。 試再進而詳論之。 《傷寒論》原文︰陽明病, 發熱汗出者, 此為熱越, 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 身無汗, 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 渴引水漿者, 此為瘀熱在裡, 身必發黃, 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 熱外越而濕亦隨之外越, 即不能發黃。 若其熱不外越而內蘊, 又兼其人小便不利, 且飲水過多, 其濕與熱必至化合而生黃, 是以周身必發黃也。

主以茵陳蒿湯者, 以茵陳蒿湯善除濕熱也。

【茵陳蒿湯方】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擘, 大黃二兩去皮。 上三味, 以水一鬥, 先煮茵陳減六升, 納二味,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三服, 小便當利, 尿如皂角汁, 色正赤, 一宿腹減, 黃從小便去也。

茵陳, 性寒味苦, 具有生髮之氣, 寒能勝熱, 苦能勝濕, 其生髮之氣能逐內蘊之濕熱外出, 故可為濕熱身黃之主藥。 佐以梔子、大黃者, 因二藥亦皆味苦性寒也, 且梔子能屈曲引心火下行以利小便。 大黃之色能直透小便(凡服大黃者, 其小便即為大黃之色, 是大黃能利小便之明征), 故少用之亦善利小便。 至茵陳雖具有升發之性, 《名醫別錄》亦謂其能下利小便, 三藥並用, 又能引內蘊之熱自小便瀉出, 是以服之能隨手奏效也。

《傷寒論》原文︰傷寒七、八日, 身黃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 茵陳蒿湯主之。 身黃如橘而腹滿, 小便不利, 此因濕熱成病可知, 故亦治以茵陳蒿湯也。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