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牙列稀疏有四種類型:一是牙體形態小, 頜骨形態正常;二是先天缺牙, 頜骨形態正常;三是牙體形態正常, 頜骨過大;四是拔牙後不鑲牙, 引起近遠中鄰牙移位而產生間隙。 有了以上四種原因都可以在牙間產生間隙而形成牙列稀疏。
【診斷】
1.骨量大於牙量所引起的牙齒間有縫隙者。
2.根據稀疏的特點分為:
一、牙量小, 骨量正常;
二、骨量大, 牙量正常;
三、牙量小, 骨量大;
四、軟組織因素。
【治療措施】
1.根據病因矯治, 如集中間隙修復缺隙, 關閉牙間隙。
2.舌體過大在舌體整形後再矯治關閉間隙。 吞咽及舌功能異常者在糾正異常吞咽,
3.需手術治療者, 可手術前術後行抗感染常規用藥。
【臨床表現】
1.骨量大於牙量。
2.牙間存在間隙。
【輔助檢查】
主要做A項檢查, 有條件者做全A、B項檢查對指導施用正確的治療很有幫助
【預防】
患兒在2.5-6歲左右, 口內一般是乳牙, 在這一時期, 如果患兒牙齒數目、形態、大小正常, 同時頜骨發育正常, 牙列中出現散在的間隙, 看似牙列稀疏, 然而這一般是正常的。 此有利於恒牙的正常萌出, 臨床上一般毋需矯治。 如果牙體態小, 頜骨形態正常;口內先天缺牙, 頜骨形態正常;牙體形態正常, 頜骨過大等, 其往往造成牙列稀疏, 此為疾病的徵象, 需加以矯治。 從6歲至12歲左右, 此年齡段內,
在乳牙全部替換掉、恒牙萌出後, 由概述中所述及的四種類型所致的牙列稀疏, 只要及早矯治, 一定療效較好, 若錯過12-16歲這一年齡後再行矯治, 往往療程較長、療效不能肯定, 此期可正頜手術治療。 牙列稀疏易於嵌塞食物而損傷牙周組織, 引起牙齦炎, 牙周炎, 同時易於齲變。 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容貌美觀, 造成心理精神障礙。 此病及早根據引起牙列稀疏的原因, 進行不同方法的矯治。
【治癒標準】
1.治癒:牙齒排列整齊, 覆牙合覆蓋正常,
2.好轉:間隙消除或部分消除, 但義齒修復沒有完全達到美觀及功能要求者。
3.未愈:症狀體征未得到改善, 軟組織因素未解除, 美觀及功能未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