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有什麼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中醫稱為風疹,患上了蕁麻疹的特點為皮膚突然出現疹塊,並且大小不一,此起彼消,常常令患者們瘙癢難忍,蕁麻疹一般分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治療蕁麻疹的方法很多,近年來中藥治療蕁麻疹取得了顯著效果,那麼,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方法有什麼?

中藥方劑

【辨證】血中伏熱, 複感風熱, 引動伏邪, 客於肌表, 阻塞經絡, 營衛失和, 邪聚肌膚, 搏結不散。

【治法】涼血滋陰, 清熱化濕。

【方名】多妙湯。

【組成】生地12克, 赤芍12克, 苦參12克, 薟草12克, 丹皮9克, 黃柏9克, 知母9克, 蒼術9克, 地膚子9克, 六一散1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中藥方劑

【辨證】平素體虛, 正氣不足, 腠理不密, 玄府失固, 易受風邪。

【治法】益氣固表, 滋陰清熱, 兼以化濕。

【方名】加味玉屏風散。

【組成】生黃芪15克, 白術12克, 玉竹12克, 連翹12克, 防風6克, 生地9克, 地膚子9克, 薟草9克, 金銀花9克, 紅棗5枚。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中藥方劑

【辨證】濕熱內蘊, 外感風寒, 邪郁于皮腠而發。

【治法】活血散風, 清熱利濕。

【方名】湯。

【組成】當歸15克, 生地2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5克, 僵蠶15克, 牛蒡子15克, 白蒺藜15克, 茯苓15克, 元參15克, 生首烏15克, 焦梔子15克, 紅花10克, 防風10克, 荊芥10克, 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3次。

中藥方劑

【辨證】感受風邪, 郁于肌膚, 營血不和。

【治法】祛風止癢。

【方名】抗蕁麻疹散。

【組成】胡麻15克, 苦參15克, 山豆根15克,

威靈仙15克, 甘草15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 每次10克, 日服2次。

中藥方劑

【辨證】風熱挾濕。

【治法】泄熱消疹止癢。

【方名】四皮飲。

【組成】地骨皮6克, 桑白皮10克, 茯苓皮10克, 生薑皮3克, 生地12克, 地膚子6克, 連翹10克, 牛蒡子10克, 赤芍12克, 夏枯草10克, 蟬蛻6克, 白蒺藜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中藥方劑

【辨證】脾肺氣虛, 外受風邪, 營衛失和。

【治法】健脾益氣, 調和營衛, 祛風止癢。

【方名】玉屏桂枝湯。

【組成】炙黃芪18克, 白術10克, 防風10克, 白芍9克, 桂枝6克, 赤芍10克, 鬼箭羽16克, 地龍10克, 蟬衣6克, 大棗4枚, 生薑3片。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早晚各服1次。

祖國醫學認為, 蕁麻疹多由腠理不固, 風邪侵襲, 遏于肌膚而成;或因體質因素, 不耐魚蝦葷腥等食物, 導致胃腸積熱, 郁於肌表而發蕁麻疹。 現代醫學認為,

本病是因對某種物質或某種刺激因素過敏導致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或其他介質引起微血管擴張, 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 血漿滲出而引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