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咽側壁憩室

【概述】

本病較常見, 多見於樂器吹奏人員和老年人。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可作出診斷。 憩室充氣、吞鋇或氣鋇造影可明確診斷。 食管鏡檢查可發現憩室口, 並可進行保守性手術。

【治療措施】

無症狀的咽側憩室可不處理, 因用力吹氣造成的咽憩室, 停止這種動作後憩室縮小, 症狀就可消失。 憩室小、症狀輕者要行保守治療, 進行憩室沖洗等。 症狀明顯或憩室較大者可手術治療, 如擴大憩室口或切除憩室, 縫合底部。

【病因學】

病因不明, 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先天性因素:甲舌膜區域為第三咽囊開口, , 有人認為側壁憩室為第三咽囊或第四咽囊的延伸,

但也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 ②咽內壓增高學說:認為與環咽肌和食管功能紊亂及咽內氣壓增高有關。 ③老年性咽壁薄弱:Seaman注意到這種憩室常發生在老年人並視為正常現象。 憩室在咽部開口於扁桃體窩、會厭穀和梨狀窩, 有時呈多發性, 最常見類型是咽粘膜穿過甲狀舌骨膜與會厭穀在同一平面的梨狀窩的前外側壁凸了形成。 甲狀舌骨膜沒有軟骨或骨的支持, 咽中縮肌咽下縮肌並不完全覆蓋它, 喉上血管與喉上神經穿過該區。 憩室形成後, 其內容物的重量可使憩室逐漸增大。

【臨床表現】

根據憩室的大小與位置不同, 小的憩室可無症狀。 由於憩室的存在, 可有口臭、咽部梗阻感、異物感、食物返流等症狀。

較大的憩室可有吞咽困難、聲嘶。 查體可發現扁桃體窩、會厭穀、梨狀窩等處有小的開口, 有時用探針可探入到憩室內, 頸部可摸到隨空氣壓力而脹縮的包塊。 或在捏鼻吹氣時, 在頸側壁出現柔軟的囊性腫塊, 叩鼓音或有波動感, 壓之能縮小, 並有咯咯的聲音或有液體從口中溢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