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丹參簡介

丹參既能活血, 又可養血, 尤擅長去瘀生新, 故有“一味丹參飲, 勝過四物湯”之譽, 凡屬瘀血之症, 皆可用之。 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 症見胸悶, 胸痛, 心悸, 氣短, 餘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之心甯片方做丸治之, 頗有效驗。 方用:丹參300克, 槐花、川芎、紅花、降香、赤芍各150克, 三七50克。 粉碎成細粉, 煉蜜為丸, 每丸9克重, 每天服3次, 每次服1丸。 本方有理氣止痛, 活血化瘀之功, 可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丹參與當歸相伍, 活血之力更勝一籌。 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用丹參、當歸、乳香、沒藥創立一方, 名曰活絡效靈丹,

“治氣血凝滯, 痃癖癥瘕, 心腹疼痛, 腿痛臂痛, 內外瘡瘍, 一切臟腑積聚, 經絡淹淤。 當歸、丹參、生明乳香各5錢。 上藥四味作湯服。 若為散, 一劑分作四次服, 溫酒送下。 腿疼加牛膝;臂痛加連翹;婦女瘀血腹痛, 加生桃仁、生五靈脂;瘡紅腫屬陽者, 加金銀花、知母、連翹;白硬屬陰者, 加肉桂、鹿角膠;瘡破後生肌不速者, 加生黃芪、知母、甘草;臟腑內癰, 加三七、牛蒡子。 ”餘在臨證中加味使用, 治療多種疾病皆有效驗, 舉例如下。

治療下肢靜脈炎方用:當歸、丹參、制乳香、制沒藥、茯苓、牛膝、杜仲、雞血藤、川芎、桃仁、紅花、黃芪、地龍、五靈脂、秦艽、羌活、延胡索、白芷各50克, 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 甘草20克, 蜈蚣10條, 全蠍20克。 軋成細粉, 煉蜜為丸, 每丸重9克。 每日3次, 每次1丸。

血遇寒則凝, 遇熱則通。 下肢靜脈炎、靜脈曲張等病多因寒滯血脈、瘀阻不通所致。 治療當以活血化瘀、溫通經絡之法治之, 用活絡效靈丹加味。 加雞血藤、川芎、桃仁、紅花補血活血;加黃芪、茯苓補氣, 利水消腫;加桂枝、附子、肉桂溫陽逐寒;加牛膝、杜仲、秦艽、羌活祛濕除痹;加五靈脂、延胡索、白芷、蜈蚣、全蠍通絡止痛。 長期服用, 必收良效。 在臨床中治療多例, 多在3個月時出現明顯療效, 浮腫消退, 下肢力量增強, 6個月多能複元。

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用: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川芎、桃仁、紅花、三七、雞血藤、葛根、山楂、郁金各50克, 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瓜蔞、川楝子、延胡索、生地、炙甘草各50克。 氣虛者加黃芪、紅參各100克。 軋成細粉, 煉蜜為丸, 每丸重9克。 每日3次,

每次1丸。 方中活絡效靈丹加川芎、桃仁、紅花、三七、雞血藤, 活血化瘀;加生脈飲(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 強心生脈;加葛根、郁金、山楂、瓜蔞、川楝子寬胸理氣;加生地、炙甘草, 仿《傷寒論》炙甘草湯之意, 以緩解“心動悸”之症;年老氣衰, 故加參芪以補之。 所用藥物, 皆對證而設, 故能收效。

治療手臂腫痛方用:當歸、丹參、制乳香、制沒藥、川芎、三七、蒲黃、五靈脂、車前子、茯苓、黃芪、雞血藤、白術、桃仁、紅花、澤瀉、蒼術、牛膝、黃柏各50克, 全蠍30克, 蜈蚣10條。 共研細粉, 煉蜜為丸, 10克重, 每日服3次, 每次服1丸。 患者張某某, 男, 29歲, 左右手紅腫疼痛, 雙手輪換發作, 雙臂僵硬, 失去勞動能力。 多方求醫, 久治不愈。 餘診為熱痹, 投以活絡效靈丹加三妙散(黃柏、蒼術、牛膝)清熱燥濕;加桃仁、紅花、雞血藤、川芎、三七,

活血化瘀;加黃芪、車前子、茯苓、白術利水消腫;加蒲黃、五靈脂(失笑散)、全蠍、蜈蚣通絡止痛。 服用一料丸藥後, 收效明顯, 手已不腫不痛, 恢復勞動能力。 再用一料以善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