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苦冒眩者澤瀉湯主之

眩暈多屬慢性疾患, 不易根治, 每遇情志、疲勞等而誘發。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說:“病痰飲者, 當溫藥和之……心下有支飲, 其人苦冒眩, 澤瀉湯主之。 ”

澤瀉湯是用澤瀉五兩, 白術二兩,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方中澤瀉除濕化痰, 白術健脾燥濕, 二者配伍可從標從本來對付痰飲之邪。

早在《類聚方廣義》載:“支飲眩冒症, 其劇者, 昏昏搖搖, 如居暗室, 如居舟中, 如步霧裡, 如升空中, 居屋床褥, 如回轉而走, 雖瞑目斂神, 亦複然, 非此方不能治。 ”就是說本方所用範圍為痰飲阻閉清竅的眩暈。 即突然發作, 頭昏眼花,

如坐舟車之上, 而至旋轉, 噁心, 嘔吐。

主眩的方劑很多, 要區別運用。 比如苓桂術甘湯主眩, 但所主是起立時身體動眩, 平臥時則緩解, 具有明顯的體位元性特徵, 而本方則不受體位影響, 平臥時也因眩而不敢睜眼與轉頭。 再有五苓散也主眩, 但其證有口渴與小便不利。 這兩個方中都用了桂枝, 都有氣上沖的特點。

筆者臨床上以澤瀉湯為主方加減治療眩暈, 取得顯著療效。

案1 某女, 32歲。 患頭痛兼頭重, 如同鐵箍勒於頭上, 其病1年有餘, 而治療無效。 切其脈沉緩無力, 視其舌體則碩大異常, 舌苔白且膩。 辨此證為水飲挾濕, 上犯清陽, 所謂因於濕而首如裹也。 治當滲利水濕, 健脾化飲。 用澤瀉18克, 白術10克, 天麻6克, 水煎服, 日1劑。 此方共服4劑。 一年之病,

從此漸漸而愈。

案2 某女, 40歲。 在近3年先後眩暈5次, 多因過勞誘發。 每每發作均須住院。 在3天前, 突發眩暈, 嘔吐, 睜眼翻身覺天旋地轉, 唯閉目靜臥才安。 不熱, 無畏寒, 苔薄白, 脈滑。 辨為痰濁中阻型眩暈。 以澤瀉60克, 白術30克, 天麻15克, 菊花12克, 水煎服, 日1劑。 2劑後, 眩暈減半, 3劑後能坐, 見其面白, 納呆, 苔白膩, 脈滑緩, 改用澤瀉湯合半夏天麻東加減。 半夏10克, 白術15克, 天麻10克, 黨參15克, 陳皮10克, 茯苓20克, 蒼術8克, 澤瀉30克, 麥芽20克, 甘草5克。 服3劑而愈。

案3 某女, 70歲。 素有輕微耳鳴, 于1周前感冒後, 發現左耳鳴明顯加重, 並見耳聾。 經服感冒沖劑後, 感冒症狀雖有緩解, 但仍左耳鳴如蟬, 耳聾, 且伴胸悶, 耳門按痛, 耳內阻塞感, 微有咳嗽、鼻塞, 頭部悶重。 舌淡, 邊尖有瘀點, 苔白滑,

脈細弦。 查體可見耳鼓膜輕度充血, 鼻黏膜充血, 下鼻甲腫大。 證屬風寒未盡, 水飲閉竅。 用溫陽化飲, 行氣開竅方藥。 方用澤瀉東加味:澤瀉30克, 白術40克, 石菖蒲15克, 辛夷花12克, 柴胡12克, 川芎12克, 蜂房20克, 茯苓30克, 丹參30克, 響鈴草30克(後下), 服上方2劑後, 患者頓覺耳鳴、耳聾已去大半。 再進2劑後收功。 再用調補肝腎之品而痊癒。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