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舌下腺囊腫1例治驗

患者, 男, 5歲, 1998年7月來診。

家長代述5月前發現患者舌系帶右側有一黃豆大小腫塊, 顏色青紫, 不痛。 患兒自覺不舒服, 頻繁伸舌, 說話不流利。 某三甲醫院五官科診斷為舌下腺囊腫, 並予手術治療。 3個月前又發現舌系帶右側出現黃豆大小腫塊, 無奈又做第二次手術。 術後約1月餘, 發現舌系帶兩側又出現黃豆大小腫塊。 查:舌系帶兩側分別有黃豆大小腫塊, 色青紫, 觸之疼痛。 面色萎黃, 納食不香, 脘腹脹滿, 大便時幹時稀。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沉細而滑。 問之, 患兒喜食肥甘, 惡食蔬菜瓜果, 常有食積。 證屬脾胃氣虛,

痰阻絡脈。 治宜益氣健脾, 化痰散結。 處方:黨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12克, 陳皮12克, 半夏15克, 生牡蠣15克, 制南星9克, 夏枯草9克, 炙甘草6克, 木香6克, 生薑15克, 大棗3枚(擘)。 7劑, 每劑以水1200毫升, 煎至300毫升, 日3次, 每次100毫升。

7劑服完, 囊腫未見增大。 納食正常, 大便正常。 上方半夏加至30克, 再服7劑, 囊腫縮小, 約綠豆大小。 守方服30餘劑, 囊腫完全消失。 囑常服健脾丸以鞏固療效。 隨訪10餘年病未復發。

按:舌下腺囊腫相當於中醫學所稱的“痰包”。 《醫宗金鑒》“痰包每在舌下生, 結腫綿軟似匏形, 痛脹舌下妨食語, 火稽痰涎流注成”明確指出“痰包”的成因是痰火流注。 本例患者尚未成年, 脾胃本就虛弱, 加之飲食不慎, 更傷脾胃。 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儲痰之器。 痰不儲於肺, 隨咳排出體外,

反隨經流竄, 集于舌下形成“痰包”。 治療以健脾、化痰、散結為法, 主方用四君子湯合二陳湯, 加夏枯草旨在清熱散結, 半夏超劑量應用則意在加強化痰散結之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