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幾種有毒氣體的急救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人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易燃易爆、毒性腐蝕性等化學物品被廣泛應用。 火災的發生使大量有毒氣體彌漫在火場空間。 這對戰鬥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的消防隊員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而作為現代消防人員, 熟練掌握這些常見有毒氣體的中毒表現及現場處理原則則是正確保護自己、有力實施搶險救災任務所必須具備的。

火場及其他災難事故中常見有毒氣體有CO、氯氣、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氣、光氣及氧化亞氮(笑氣)等。

這些氣體大都毒性很強, 稍不注意, 就有生命危險。 現就這些有毒氣體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現場處理原則作如下淺述:

一、一氧化碳中毒

凡含碳物質如煤、木材等在燃燒不完全時都可產生一氧化碳, 其性狀無色、無味、無刺激性。

CO經呼吸道進入血液迴圈, 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後分佈於全身, 它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要比氧的親和力大約300倍, 而離解卻要比氧含血紅蛋白慢3600倍, 因此CO一旦吸入, 即與氧爭奪血紅蛋白, 造成缺氧血症。

人離開污染環境後, CO經呼吸道排出, 每小時可排出體內CO的30-50%, 通常全部排出約需數小時, 甚至24小時以上。

臨床上以CO中毒通常表現為頭痛、頭暈、頭脹、耳鳴、心悸、噁心、嘔吐及全身疲乏無力。

中度中毒尚有顏面及口唇呈櫻紅色, 脈快、多汗、步態蹣跚、表情淡漠、嗜睡, 甚至可出現昏迷。

現場搶救應立即讓病人脫離有毒環境, 呼吸新鮮空氣或吸氧。 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人工呼吸通常採用口對口呼氣法:即讓病人平躺在空氣流通處, 使其口部張開, 術者一手捏閉傷患鼻孔然後向傷患口內吹氣直至使傷患胸部上抬, 吹氣頻率為每分鐘16-18次。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 我們在臨床上除對由CO2、CO、HCN中毒引起的化學性的窒息或呼吸停止採用這種人工呼吸方法外, 其它由例NH3、SO2、CL2、HCL、COCL2、NO2等有毒氣體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腫等而致的機械性窒息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 特別是壓胸式呼吸法。 而是以吸氧、減輕呼吸道水腫、強心、利尿、注射呼吸中樞興奮劑等為處理原則)。

如傷患心跳停止應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即術者掌貼傷患胸骨中下段, 穩健用力向下按, 使胸骨下陷約4cm, 每分鐘60—80次。 昏迷者可針刺人中、少商、十宣、湧泉等穴位, 有條件者可現場注射尼可刹米等中樞神經興奮劑及能量合劑(細胞色素C、ATP、輔酶A、Vc)後迅速送往醫療單位搶救。

二、氯氣及光氣中毒

氯乙烯樹脂、阻燃塑膠、氟化塑膠在自由燃燒條件下可產生氯氣及微量光氣。

氯氣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氣體。 它對人體的主要危害表現在對人體眼、上呼吸道粘膜、肺組織的強烈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燒傷。 消防人員到達氯氣擴散現場時必須加強個人防護, 對洩漏擴散的氯氣用霧狀水稀釋中和,

不要對漏氣的氯氣瓶直接射水, 以免生成次氯酸和鹽酸, 繼續危害人體。

氯氣中毒臨床表現為劇烈的流淚、噴嚏、咳嗽、咳痰、咽部疼痛、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等。

現場急救應立即將傷患運離現場, 移至通風良好處, 脫下中毒時所著衣服, 並用濕毛巾擦拭身體, 但應注意保暖。 氯氣中毒出現呼吸困難時不宜採用壓胸等人工呼吸方法, 因為這種呼吸方式會使傷患肺水腫加重, 有害無益。 治療上以西地蘭等強心利尿為根本, 有條件可現場鼻滴1—2%麻黃素並吸入稀鹼性溶液(如2-3%溫濕小蘇打液)後送醫院處理。

光氣即二氯化碳基(COCL2), 是一種無色透明或白色液體, 極易揮發。 其中毒表現及現場處理原則基本與氯氣相同,

但因其毒性較氯氣強15-16倍, 在空氣中含量達50PPm時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 故在搶救過程中更應慎重。

三、氨氣中毒

氨氣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氣體。 三氯氫胺、尼龍、脲醛樹脂、絹類、羊毛製品在自由燃燒條件下可產生氨氣。 液氨廣泛用於冷藏業, 極易揮發。

氨氣中毒主要表現為對眼、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狀。 如流涕、流淚、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 氨氣還有一大特點是它的對呼吸中樞的強抑制作用, 可使傷患出現中樞性呼吸停止, 危及生命。 液氨尚可對人體造成嚴重凍傷。

進入氨氣洩露區可立即用噴霧水槍掩護。 這樣亦可避免空氣中氨氣濃度達到爆炸極限。 進入災區前應佩帶防毒面具及防毒衣, 紮緊袖口、褲角。 出現中毒後應迅速撤離現場,脫去衣服,以免加重中毒症狀,但亦應注意保暖,給予吸氧、注射可拉明等呼吸中樞興奮劑及強心利尿劑。

四、二氧化硫中毒

橡膠及聚硫橡膠製品燃燒可產生SO2毒氣。它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空氣中含量達400一500ppm時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它對人體的主要毒性表現在對眼、上呼吸道、支氣管粘膜的強烈刺激症狀,可引起肺水腫、氣道被閉塞而產生機械性窒息。治療上基本同氨氣中毒處理原則一致。

五、液化石油氣中毒

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氫化合物。現廣泛用於家庭作為燃料,為了安全,家庭用液化石油氣普遍加入有臭雞蛋味刺激性氣體。其對人體的主要毒性表現為較強的麻痹作用及較輕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狀。

中毒後可有頭暈、乏力、噁心、嘔吐,並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襪筒狀感覺障礙。

現場急救基本與其它有毒氣體中毒處理措施一致,傷患應迅速脫離現場,吸氧、保暖、注射能量合劑及維生素B族藥品。

總之,有毒氣體中毒臨床表現均較為嚴重,如處理不及時常可造成傷患死亡或留下後遺症等。這就要求處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的戰鬥員必須具備必要的現場搶救知識。到達毒氣洩漏現場後,應首先觀察瞭解災情,搶佔上風向位置,佩帶好防毒面具,進入洩露區應著防毒衣,並在霧狀水槍掩護下前進。出現中毒傷患應邊搶救、邊運送,切忌盲目轉送而忽略現場救護。

出現中毒後應迅速撤離現場,脫去衣服,以免加重中毒症狀,但亦應注意保暖,給予吸氧、注射可拉明等呼吸中樞興奮劑及強心利尿劑。

四、二氧化硫中毒

橡膠及聚硫橡膠製品燃燒可產生SO2毒氣。它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空氣中含量達400一500ppm時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它對人體的主要毒性表現在對眼、上呼吸道、支氣管粘膜的強烈刺激症狀,可引起肺水腫、氣道被閉塞而產生機械性窒息。治療上基本同氨氣中毒處理原則一致。

五、液化石油氣中毒

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氫化合物。現廣泛用於家庭作為燃料,為了安全,家庭用液化石油氣普遍加入有臭雞蛋味刺激性氣體。其對人體的主要毒性表現為較強的麻痹作用及較輕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狀。

中毒後可有頭暈、乏力、噁心、嘔吐,並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襪筒狀感覺障礙。

現場急救基本與其它有毒氣體中毒處理措施一致,傷患應迅速脫離現場,吸氧、保暖、注射能量合劑及維生素B族藥品。

總之,有毒氣體中毒臨床表現均較為嚴重,如處理不及時常可造成傷患死亡或留下後遺症等。這就要求處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的戰鬥員必須具備必要的現場搶救知識。到達毒氣洩漏現場後,應首先觀察瞭解災情,搶佔上風向位置,佩帶好防毒面具,進入洩露區應著防毒衣,並在霧狀水槍掩護下前進。出現中毒傷患應邊搶救、邊運送,切忌盲目轉送而忽略現場救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