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傷寒

《內經·熱論》說:“今夫熱病者, 皆傷寒之類也。 ”《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 有傷寒, 有濕溫, 有熱病, 有溫病。 ”這說明, 祖國醫學中的傷寒二字, 有廣義、狹義兩種不同的涵義。

廣義的是包括所有的熱病在內, 狹義的是五種傷寒中之一。

對於《傷寒論》中所論的傷寒, 究竟是廣義的, 還是狹義的?在中醫界過去和現在, 一直存在著這兩種不同的爭論。

有的認為, 《傷寒論》只是為治傷寒而設, 這個傷寒, 是狹義的, 並不包括溫病。 張仲景可能還有《溫病論》, 但是已經散佚了。 或者說仲景只長於治傷寒, 而短于治溫病。 如楊栗山、王安道等,

就是這樣認為的。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 《傷寒論》的傷寒, 是廣義的, 是包括溫病在內的, 能治傷寒就能治溫病, “後人不能出其藩籬”。 這兩派的爭論, 相持不下, 一直延續到今天, 還沒有統一的結論。

潛伏期7~23天, 多數10~14天, 整個病程4~5周。 典型傷寒的臨床表現分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一周。 多數起病緩慢, 發熱, 體溫呈現階梯樣上升, 5~7日高達39~40℃, 發熱前可有畏寒, 少有寒戰, 出汗不多。 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等, 病情逐漸加重。

2.極期:病程第2~3周。 出現傷寒特有的症狀和體征。 ①持續高熱, 熱型主要為稽留熱, 少數呈弛張熱或不規則熱, 持續時間10~14天;②消化系統症狀:食欲不振明顯, 舌苔厚膩, 腹部不適, 腹脹, 可有便秘或腹瀉, 下腹有輕壓痛;③心血管系統症狀:相對緩脈和重脈;④神經系統症狀:可出現表情淡漠,

反應遲鈍, 聽力減退, 重症患者可有譫妄, 昏迷或腦膜刺激征(虛性腦膜炎);⑤肝脾大:多數患者有脾大, 質軟有壓痛。 部分有肝大, 併發中毒性肝炎時, 可出現肝功異常或黃疸;⑥玫瑰疹:於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膚可見壓之退色的淡紅色斑丘疹, 直徑2~4mm, 一般在10個以下, 分批出現, 2~4日內消退。

3.緩解期:病程第3~4周, 體溫逐漸下降, 症狀漸減輕, 食欲好轉, 腹脹消失, 肝脾回縮。 本期可出現腸穿孔、腸出血等併發症。

4.恢復期:病程第5周, 體溫正常, 症狀消失, 食欲恢復, 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完全康復, 但在體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者, 其病程往往延長。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持續高燒,檢查是傷寒

    您好,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長程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及白細胞減少等.主要併發症為腸出血,腸穿孔等。 [詳細答案]

  • 1回答

    夏天由於吹空調得了中醫所謂的傷寒

    這個情況下建議對症治療。可以服用三九感冒靈顆粒以及布洛偽麻片治療。另外多喝白開水和注意休息。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祝健康 [詳細答案]

  • 1回答

    傷寒型肺炎和一般肺炎區別

    發燒是機體產生抗體的過程,發燒時人體的防禦功能在發揮作用。所以看治療的情況,不能直盯著發燒這個症狀,或拿發燒這個症狀來評判治 [詳細答案]

  • 1回答

    懷凝患上了傷寒諮詢醫生

    可用諾氟沙星,氯黴素治療的,也可醫生面診後做出判斷以確定治療,建議內科門診先檢查看是否正常,血常規檢查和胸片檢查及大便常規檢查是必要的,應該檢查後指導治療。 [詳細答案]

  • 3回答

    傷寒是就腸道的問題嗎?

    傷寒不單是就腸道的問題,傷寒桿菌造成之傷寒病,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患者有持續性高熱(40~41℃)為時1~2周以上,並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下,嗜酸性...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