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中醫院能治大腸癌嗎

大腸癌有哪些中醫治療方法?傳統口服中藥湯劑:需中醫師四診合參後辨證論治開出, 為最好的個體化治療手段, 應在腫瘤治療的全程不間斷使用, 才能收到最好的療效。

傳統中成藥口服製劑:適合各期各階段惡性腫瘤患者。 一般以祛邪藥為主, 配合扶正為主的湯藥之劑, 可彌補一些有毒祛邪藥不好入湯藥製劑的弊端。 常用祛邪中成藥有華蟾素片、平消膠囊、犀黃丸、複方斑蝥膠囊等, 扶正中成藥有:貞芪扶正膠囊、八珍顆粒、生脈口服液等。

中藥外用製劑:適用於大腸癌皮膚轉移或肝轉移的止痛治療。

中藥外貼劑:適用於胸腹水治療、止痛治療及表淺轉移瘤治療。

中藥肛栓劑:止痛、消炎、腸轉移腫瘤治療。

中藥靜脈製劑:適合各期各階段大腸癌患者, 有扶正和祛邪兩類製劑, 扶正的有生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等, 祛邪的有苦參注射液、華蟾素注射液、欖香烯乳注射液等。

其他中醫輔助治療:適合各期各階段大腸癌患者。

大腸癌中醫治療的偏方:

1.濕熱蘊結證。

主證:腹部陣痛, 便中夾血, 或裡急後重, 肛門灼熱, 兼有發熱噁心、胸悶等,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槐角丸。 槐花15g, 地榆15g, 黃芩10g, 當歸12g, 炒枳殼10g, 防風10g。

便下膿血者加自頭翁、薏苡仁、敗醬草、丹皮、馬齒莧清熱涼血解毒;腹痛裡急後重者加木香、檳榔、白芍調氣和血;發熱者加銀花、連翹、葛根辛涼透熱;有腫塊者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蠣軟堅散結消腫。

分析:本方槐花、地榆清腸涼血止血, 黃芩清大腸濕熱, 當歸活血化瘀, 炒枳殼、防風寬腸利氣, 全方清腸止血, 疏風利氣。 但本方清熱解毒散結之功不足, 在應用時尚需加用清熱解毒, 化痰散結之藥, 加強療效。

2.氣滯血瘀證。

主證:腹脹刺痛, 腹塊堅硬不移, 下痢紫黑膿血, 裡急後重,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黃, 脈澀或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 化瘀解毒。

方藥:膈下逐瘀湯。 歸尾12g, 赤芍15g, 桃仁10g, 紅花6g, 川芎10g, 丹皮12g, 延胡索10g, 香附10g, 烏藥10g, 甘草10g, 枳殼10g, 五靈脂10g。

便血不止者加茜草、阿膠;腫塊不消者加皂角刺、農蒺藜;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扁豆;脫肛者加蓮子、刺蝟皮、升麻。

分析:本方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靈脂活血行氣止痛,

香附、烏藥、枳殼寬腸行氣止痛, 生甘草清解調和諸藥。 合用成方, 活血祛瘀, 行氣止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