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感風熱時邪, 內有濕濁蘊結, 阻於肌表所致。 本病多發生在春秋季節, 傳染性強, 常見於兒童, 潛伏期10~14天。 出疹前有發熱、頭疼、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狀。 1~2天內出現皮疹, 初發於軀幹部, 逐漸波及頭面部及四肢, 口腔黏膜常受累。 皮疹先為紅色丘疹, 幾小時以後形成綠豆大小圓形水皰, 周圍有紅暈, 皰液清晰, 中心微凹, 皰破結痂, 一般不留疤痕。 筆者在臨床上將本病分為兩種證型予以治療, 均獲得了滿意療效。
風熱夾濕型
病情較輕。 發熱不適, 咳嗽流涕,
熱毒熾盛型
病情較重。 高熱口渴或煩躁不安, 痘大且密, 疹色稍暗, 皰液混濁, 口、咽、眼出皰疹。 苔黃厚幹, 脈洪數。 處方:生石膏(先煎)、滑石粉(包)各15克, 板藍根8克, 牡丹皮6克, 生甘草、知母各5克, 蟬脫3克。 高熱者, 加黃連3克, 赤芍9克;眼結膜受累者, 加木賊草10克。 每日1劑, 水煎3次合併藥液, 早、中、晚分服。
隔離患者至結痂為止, 以防傳染他人。 患者要禁食辛辣、魚蝦及刺激性食物。 切勿抓破皰疹, 化膿時不要沐浴。 切忌使用含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軟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