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淋病的藥物有哪些

淋病的治療方法:

治淋藥物的評價和適應證:治療淋病的藥物很多, 但應以高效、安全和價格適宜為原則進行選擇。

1、頭孢菌素類

具有破壞菌壁和抑制菌體蛋白合成的作用。 雖也屬於含β-內醯胺環的抗生素, 但它們對β-內醯胺酶比較穩定或十分穩定, 因此, 對PPNG菌株和染色體介導的耐藥菌株所致的淋病, 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黴素類。 大觀黴素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它們成為可行性代用品。

常用的頭孢菌素有頭孢唑林(cefazolin)、頭孢西丁(cefoxitin)、頭孢呋辛(西力欣)、頭孢噻

2、青黴素類

通過破壞菌壁合成而起殺菌作用。 此類藥物適於治療非耐青黴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

是本病的“標準療法”。 然而, 在治療前不作藥敏試驗, 將其作為常規療法是不適當的, 當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於5%時, 不應採用青黴素類治療, 而應選用其他製劑。 加服丙磺舒的目的是減慢青黴素自腎臟排出, 並減少其與血漿蛋白結合, 提高血內水準, 延長半衰期, 以充分發揮其抗菌作用。

3、β-內醯胺酶抑制劑

PPNG菌株對青黴素和一些頭孢菌素耐藥的原因, 主要是產生了β-內醯胺酶所致。 棒酸和青黴烷碸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 與含β-內醯胺環的抗生素聯合應用時, 通過抑制-內醯胺酶, 保護抗生素免受破壞, 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長, 但對非PPNG菌株則不發揮顯著意義的作用。

棒酸和青黴烷碸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分別與阿莫西林(羥氨苄青黴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黴素)相似,

各適於與後者聯合使用。

4、氨基糖甙類和氨基環狀糖醇類

主要作用為抑制菌體蛋白合成。 用於治療對青黴素耐藥或過敏的患者。 前一類常用者有慶大黴素(gentamycin)、卡那黴素(kanamycin)、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黴素)和 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黴素);後一類藥物主要是大觀黴素(淋必治), 它對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引起的單純型淋病的治癒率高達98%以上, 對有合併症型淋病也有極佳的療效;並且, 該藥與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不產生交叉耐藥性, 使用安全, 是治療淋病的最佳藥物之一。

目前, 在一些地區已出現了耐大觀黴素的淋球菌菌株。 其換代產品 trospectomycin的抗菌譜較大觀黴素寬,

包括Gram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和衣原體, 並且, 它的組織內濃度更高, 半衰期更長, 因此對淋病效果更好, 還對衣原體性尿道炎有較好的療效。

肟(cefotaxime)、頭孢呱酮(先鋒必)、頭孢唑肟(益保世靈)、頭孢他啶(複達欣)和 頭孢曲松(頭孢三嗪)。 其中以頭孢曲松(頭孢三嗪)和頭孢他啶療效較佳。 拉氧頭孢(氧雜頭黴唑)在腦脊液中濃度很高, 很適於治療淋菌性腦膜炎。

5、氟喹諾酮類

通過抑制DNA旋轉酶而抑制菌體DNA及蛋白合成。 治療淋病常用的製劑有諾氟沙星(氟呱酸)、依諾沙星(氟啶酸)、 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環丙沙星(環丙氟呱酸)等。 在體外試驗中, 它們對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據報告, 諾氟沙星(氟呱酸)對單純型淋病的治癒率為97%, 依諾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環丙沙星(環丙氟呱酸)治療淋病的效果很好,

對衣原體感染也有一定的療效。

近年, 又有一種新藥氟羅沙星(多氟呱酸)問世, 它抗菌譜廣, 血清半衰期長, 每天口服1次即可。

6、四環素類

通過抑制菌體蛋白的生物合成而發揮作用。 對淋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但不作為一線用藥。 常用的有四環素(tetracycline)、多西環素(強力黴素)和 米諾環素(美滿黴素)等。

7、大環內酯類

抑制菌體蛋白的生物合成。 不作為一線用藥, 主要用作四環素類的替代品。 近來報告,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單劑量1.0g對無合併症淋病的治癒率為96.4%, 對同時合併衣原體感染的治癒率為100%。

8、氯黴素類

抑制菌體蛋白的生物合成。 常用甲碸黴素(將克)單劑量2.5g, 對無合併症淋病的治癒率為93%。

9、林可黴素類

在體內組織濃度高, 低毒, 安全, 對厭氧菌有良效。 常用克林黴素(氯潔黴素)治療盆腔炎。

10、利福黴素類

對Gram陰性和陽性菌的作用均很強, 且對麻風桿菌、病毒、衣原體感染有效。 常用藥物有利福平(rifampin)和利福定(rifamdin)等。

11、磺胺類

對Gram陰性和陽性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常用的藥物有磺胺甲噁唑(新諾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及丙磺舒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