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為心液,
故汗症每因汗出過多而損耗心液,
所以,
別以為不是大病。
不可等閒,
應及早治療。
自汗以固表為主,
盜汗以養陰清熱為重。
食療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蟲草燉胎盤
用料:冬蟲夏草10 克,
鮮胎盤半個,
水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將鮮胎盤洗淨除衣,
用沸水稍燙,
除去血腥味。
冬蟲草洗淨後用水浸泡約半小時以上,
連水放於盅內,
與胎盤隔水燉熟。
② 吃渣飲汁,
睡前半小時食。
功效:冬蟲夏草甘溫,
為平補肺腎的要藥,
民間多用於病後虛損、神疲食少諸症,
含有蟲草酸約7 % ,
蛋白質25 % ,
脂肪約8.4 % ,
藥理研究能增強腎上腺的作用,
北芪杞子燉乳鴿
用料:北芪15克, 杞子15克, 乳鴿1 只, 生薑、鹽、水各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將乳鴿去毛及內臟, 洗淨切塊, 與北芪、杞子同放盅內, 並加適量的生薑、鹽等, 隔水燉熟。
② 晚飯後吃鴿肉及喝湯。
功效:北芪甘溫, 是補氣固表的要藥。 實驗證明, 本藥具有雙向性作用,
主治:嬰兒久病, 病後欠補, 動則汗出, 體倦神疲。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感冒發熱、脾虛濕重者不宜選用。
小麥大棗粥
用料:浮小麥50 克,
大棗6 枚,
糯米60 克,
水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將上料洗淨,
加水適量同煮為稀粥。
② 趁溫熱服,
早、晚各1 次。
功效:浮小麥即小麥未成熟的穎果,
以水淘之,
浮起者為佳,
性味甘涼,
主治:病後表虛、自汗惡寒, 尤適於病後胃納不佳的嬰兒。
注意事項:感冒患兒勿服食。
北芪龍眼羊肉湯
用料:北芪15克, 龍眼肉10克, 羊肉100克, 水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將羊肉用開水稍燙, 與北芪、龍眼肉同置沙鍋內, 加水適量, 文火燉至羊肉軟爛, 成濃稠湯汁。
② 早晚食肉喝湯汁, 冬季適用。
功效:羊肉味甘性溫、補血益氣、溫中暖腎, 含豐富的蛋白質, 有較好的滋補強壯作用;與益氣固表的北芪、滋陰養血益心的龍眼肉同用, 起到補氣固表、益精養血的功效。
主治:體弱易感冒、自汗時出、形寒肢冷的嬰兒。
注意事項:當已感冒和素體有熱者不宜選用。
龍眼膏
用料:龍眼肉30 克, 白糖30 克。
制法服法
① 將龍眼肉與白糖同用碗盛, 拌勻後置鍋中, 隔水蒸約1 小時備用。
② 每次用開水適量沖服約1 匙, 每日2~3 次。
功效:龍眼肉味甘性平,
主要補脾益胃、養血安神,
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 、維生素C 等成分。
本膏來源於《 隨息居飲食譜》,
謂“大補氣血,
力勝參芪”,
故又稱“代參膏”。
本法適用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滋補。
主治:慢性疾病、嬰兒結核所致的氣血兩虛、潮熱盜汗、食欲不振等。
注意事項:脾虛濕盛、感冒發熱者不宜用。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15~20 克,
粳米30~60 克,
水、冰糖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先將天門冬濃煎取汁,
去渣,
入粳米煮粥,
沸後加入冰糖,
再文火煮成粥。
② 午、晚服食, 3~5 天為1 個療程, 間隔3天再服。
功效:天門冬味甘微苦, 性寒微滑, 無毒, 為中醫養肺腎之陰、治肺腎虛熱的常用主藥, 含有天門冬醯胺、葡萄糖、果糖黏液質等, 藥理試驗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及鎮咳祛痰作用;用天門冬與粳米同用, 則更能健胃培土, 土能生金,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土”就是脾, “金”就是肺, 所以增強了兩藥的作用;加入冰糖, 可糾正微苦之味, 又可增加滋養作用。 本粥可滋陰除煩、生津止汗。
主治:肺陰不足, 虛煩內熱, 午後低熱, 夜間盜汗, 痰中帶血等。
注意事項:天門冬屬甘寒清潤藥物, 因此對虛寒腹瀉、外感風寒咳嗽的患兒, 不宜選用。
山萸肉粥
用料:山萸肉15~20 克, 粳米60 克, 水、白糖適量。
制法服法
① 先將山萸肉洗淨, 去核, 與粳米同入沙鍋煮粥, 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② 早、晚溫服,3~5 天為1 個療程。
功效:山萸肉味酸,性澀、微溫,為滋補肝腎、收斂固澀的要藥,含有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山菜英昔及維生素A 類等物質;與粥同用,有補益肝腎、健胃斂汗的功效。
主治:肝腎不足、發育遲緩、體弱多病、虛汗不止的患兒。
注意事項:本粥酸甜可口,最適合嬰兒口味。疾病愈後,可間斷服食一段時期,以資鞏固。但在發熱期間,或小便淋澀時,均不宜服食。 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② 早、晚溫服,3~5 天為1 個療程。
功效:山萸肉味酸,性澀、微溫,為滋補肝腎、收斂固澀的要藥,含有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山菜英昔及維生素A 類等物質;與粥同用,有補益肝腎、健胃斂汗的功效。
主治:肝腎不足、發育遲緩、體弱多病、虛汗不止的患兒。
注意事項:本粥酸甜可口,最適合嬰兒口味。疾病愈後,可間斷服食一段時期,以資鞏固。但在發熱期間,或小便淋澀時,均不宜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