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活血化瘀的小偏方 哪些中藥可活血化瘀

很多人跌一下, 或是被撞一下。 一般受傷的地方都會紅腫, 血液不流通忽視流通緩慢, 這個時候就需要活血化瘀。 那麼, 活血化瘀的偏方都有什麼?又有哪些中藥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呢?

田七烏雞煲

原料:烏骨雞600克、三七6克、鹽8克。

做法:烏雞洗淨切塊;烏雞與田七加適量水, 用大火煨煮;待雞塊熟爛後加鹽調味即可。

要訣儘量少用蔥、薑、蒜。 健脾益胃;烏骨雞性平味甘, 能養陰退熱; 田七性溫, 味甘、微苦, 具有止血散淤、消腫定痛之功效;

豬肉蛇餅

原料:豬肉瘦100克、蛇肉200克、鹽2克。

做法:將鹽蛇殺死, 剝去外皮, 除去蛇頭與內臟,

洗淨;蛇與豬肉同剁至碎爛, 製成肉餅;加鹽少許, 蒸熟食之。 適合活血散結, 祛風止痛;對各種癌症、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腰腿痛都有療效。

蔥薑炒螃蟹

原料:螃蟹500克、大蔥150克、薑25克、大蒜(白皮)5克、黃酒15克、醬油10克,、粉(豌豆)5克、砂糖3克、香油2克,、油(煉製)75克、鹽5克、味精5克、胡椒粉1克。

做法:把螃蟹腹部朝上放菜墩上, 用刀按臍甲的中線剁開, 揭去蟹蓋, 刮掉鰓, 洗淨;再剁去螯, 每個螯都切成二段, 再用刀拍破螯殼, 然後將每個半蟹身再各切為四塊, 每塊各帶一爪, 待用;蔥切段, 薑切絲, 蒜剁泥, 澱粉加水調成濕澱粉, 備用;把炒鍋用武火燒熱, 下豬油, 燒至六成熱, 放下蔥段, 翻炒後, 把蔥段撈出;炒鍋內略留油底, 上灶爆炒薑絲、蒜泥和炸過的蔥段,

待出香味, 下蟹塊炒勻;加蓋略燒, 至鍋內水分將幹時, 下豬油10克、香油、胡椒粉等炒勻, 用濕澱粉勾芡, 便可出鍋。 本品有油炸過程, 需備豬油約750克。 滋陰清熱, 活血化瘀。 適用于陰虛體質又易生瘡的患者, 老年骨質疏鬆者亦可常服。

活血化瘀常用中藥

赤芍

苦辛微寒。 涼血清熱, 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輸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腎上腺素作用, 改善微循環;鎮靜、解熱, 抗驚厥;抗菌、抗病毒;弛緩平滑肌, 解痙鎮痛。 常用劑量3-15克。

丹參

苦微寒。 養血安神, 調經, 活血化瘀。 增加冠脈血流量, 調整減慢心律;抗血凝, 抑制纖維膠原合成;擴張血管, 改善微循環;降血脂、血壓、血糖;抗變態反應, 降低I克E及γ球蛋白;抗菌、抗腫瘤。 常用劑量10-20克。

益母草

辛微苦寒。 調經, 活血, 祛瘀生新, 止痛, 利尿, 降血壓, 擴張血管, 抗腎上腺素作用, 改善微循環, 抗凝, 抗血小板凝集, 溶栓, 調整腸管平滑肌活動, 興奮呼吸中樞。 常用劑量10-20克。

丹皮

辛苦微寒。 清熱, 涼血, 活血, 消瘀。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纖溶酶而達到抗炎作用;降血壓, 對腎性高血壓也有效, 解熱, 止血;抗菌, 抗病毒;鎮靜, 鎮痛。 常用劑量5-10克。

當歸

甘辛溫。 補血, 活血, 調經止痛。 降低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 增加纖溶酶活性;降血脂、降血壓, 擴張外周血管(與M及H1受體有關);增加冠脈血流量, 減低心肌耗氧量, 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抗維生素E缺乏;抗貧血。 常用劑量5-15克。

川芎

辛溫。 活血行氣, 祛風止痛, 祛瘀通脈。 擴張血管, 改善微循環障礙,

使微循環血管開放數增多, 降低血壓與利血平有協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栓形成, 抑制血栓素A2, 降低纖維蛋白穩定性;鎮靜作用, 解除平滑肌痙攣, 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 有強心作用, 可能通過心臟β受體興奮;降血脂, 抗動脈硬化, 抗放射, 抗維生素E缺乏。 常用劑量3-10克。

結語:看完了這麼多的能夠活血化瘀的偏方以及能夠起到活血化瘀功效的重要的成分, 相信大家對於活血化瘀也是非常的瞭解了。 所以, 有需要的朋友們完全可以按照以上推薦的偏方試一試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