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中風治療偏方 其併發症都有什麼

中風對人造成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 這種病症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那麼, 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中風的偏方有什麼?中風的併發症都有什麼?應該怎麼治療?趕緊來看看吧!

中風併發症有哪些

肺部感染

腦部病報可能導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亂, 肺水腫淤血;較長時間不翻身, 會導致肺部分泌物墜積;以及嘔吐物誤吸入氣管等, 都會促使肺炎發生。 應加強護理, 如每3-4小時輕輕變動病人的體位並輕拍背部, 使肺部分泌物不至於長期積貯, 並使它容易排出。 餵食時要特別小心, 盡可能防止肺炎發生。

褥瘡

由於癱瘓肢體活動受限, 骨頭隆起部位容易受壓, 局部皮膚血液迴圈與營養障礙, 故容易發生褥瘡, 好發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轉子、外踝、足跟處。 為避免褥瘡發生, 可幫助病人每2小時更換1次體位;在易發褥瘡的部位放置氣圈、海綿墊等。 以保持皮膚乾燥;還可進行局部按摩, 以改善血液迴圈。

急性消化道出血

大部分發生於發病後1周以內, 半數以上出血來自胃部, 其次為食管, 表現為嘔血或黑便。

腦心綜合征

發病後1周內檢查心電圖, 可發現心臟有缺血性改變、心律失常, 甚至會發生心肌梗塞。

中樞性呼吸困難

多見於昏迷病人。 呼吸呈快、淺、弱及不規則, 或呈歎氣樣呼吸、呼吸暫停, 是由於腦幹呼吸中樞受到影響,

說明病情嚴重。

中樞性呃逆

見於中風的急、慢性期。 重者呈頑固性發作, 也是病情嚴重的徵象。

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 而出現一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幹結。 嚴重病人, 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 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 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 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 導致高度排便亢進, 患者便意頻繁, 但每次排便量較少。 如灰結節受損, 可出現不自主排便。 若全腦受損, 深度昏迷的病人, 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中風治療偏方

獨活烏豆湯

原料:獨活15~20克, 烏豆100克, 米酒少許。

做法:將獨活、烏豆加清水3~4碗煎湯 , 煎成1碗湯, 去渣取汁。 每日1~2次, 加米酒溫服。 祛風, 通經活血。

可輔治中風癱瘓、 肢體強直、失語。

羊乳飲

原料:羊奶250毫升, 竹瀝水15毫升, 蜂蜜20克, 韭菜汁10毫升。

做法:將羊奶煮沸後, 加 竹瀝水、蜂蜜、韭菜汁, 再煮沸。 代茶飲。 豁痰涎, 化瘀血。 適用於中風痰壅, 瘀血所致之 噎膈、返胃等症。

豉粥

原料:豆豉10克, 荊芥6克, 薄荷6克, 蔥白4克, 生薑10克, 鹽少許, 羊髓50克, 粳米1 00克。

做法:先煎荊芥、豆豉、蔥白、生薑, 後下薄荷, 去渣取汁備用。 將汁加入清水, 併入米、 羊髓煮粥, 待熟, 加鹽調味即可食。 空腹食。 祛風, 通絡。 適用於中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蹇澀、精神昏悶者。

複方黃芪粥

原料:黃芪、生薑各15克, 炒白芍、桂枝各10克, 粳米15克, 大棗4枚。

做法:前4味水 煎取汁, 與粳米、大棗煮粥。 每日1劑, 1次服完。 調和營衛, 益氣活血。 適用於血痹、肢體 局部麻木不仁、不知痛癢、中風後遺症等。

結語:通過以上的相關介紹的中風的症狀以及中風的幾種治療偏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以及非常深刻的認識!小編提醒一下, 以上的偏方請在醫師叮囑下進行治療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